臺青分享“登陸”體驗:面對面更交心
中新社福州7月7日電 題:臺青分享“登陸”體驗:面對面更交心
中新社記者 朱賀
暑期來臨,不少臺灣青年跨海“登陸”。日前在福建福州舉行的全國臺聯第二十一屆臺胞青年千人夏令營總營開啟了今年兩岸青年交流的夏日序曲。
從喜愛的偶像團體到風格各異的特色美食,從歷史文物古跡到新能源汽車……臺灣青年對大陸産生好奇的原因不盡相同。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青年們無不認同,儘管透過螢幕或身邊人的介紹對大陸有所認識,但踏上這片土地才有真實感知。
“首來族”在今年的夏令營活動中佔有相當比例,18歲的臺中男孩劉醇奕便是其中一位。他表示,“在這裡見識到很多在臺灣看不到的景象,每一項都值得體驗。”
劉醇奕熱愛體育項目,兩年前,他偶爾刷到大陸街頭籃球博主的“炫技”視頻,被其靈活的打法吸引,認為其“球技‘酷炫’”,看著很過癮。能夠當面與偶像切磋球技,成為他的“登陸”心願之一。
大陸産的籃球鞋也是劉醇奕必備的運動好物,他稱讚其性價比高,“不輸海外品牌,耐磨又舒適”,只是在臺灣僅能上網挑選,更期待此行在實體店試穿。
同樣被大陸明星吸引的,還有臺灣女生吳蕓飴,她喜歡的青年偶像團體來自大陸。“追星”有兩三年,她最期待看一場線下演唱會,現場聆聽偶像的聲音。
吳蕓飴説,到大陸觀光是身邊不少親友追逐的“時尚”,短視頻平臺呈現的各地風貌也讓她産生無限遐想,“尤其是川渝美食和方言文化,是那樣‘熱辣滾燙’”。儘管行程所到之處的陽光有些過於“熱情”,但欣賞到好看的校園景致,體驗了手作“漂漆扇”,結識了許多可愛的朋友,她在社交平臺分享:深感不虛此行。
從透過小螢幕變成實地觸摸,面對面的交流讓臺灣青年對大陸的認知更立體。就讀于臺灣亞洲大學的蔡兆恩曾在十多年前到訪上海,那時只覺得大陸很大,“有走不完的路”;此次來乘坐動車、體驗移動支付、看到往來穿梭的新能源汽車,認為大陸比短視頻中展現的還要科技化、井井有條。
走進福建博物館“宋詞裏的福建”展,從事豪放詞研究的臺灣南華大學碩士生黃品宏表示十分熟悉;在福州參觀林則徐故居,令他感到大陸的歷史人文氛圍格外厚重。
醉心於宋代文化多年,黃品宏想到江浙一帶走走,也期待來大陸高校深造。他向記者介紹,魯迅所著《中國小説史略》是其仍在使用的教材;其碩士論文以南宋文學家陳亮為研究對象,寫作時常需要研究大陸學者的文獻,而前一天才認識的大陸志願者樂於提供幫助,為他“了卻了一樁心頭大事”。
與海峽對岸的同齡人面對面接觸,對不少大陸同學來説也是嶄新體驗。這正是臺胞青年千人夏令營延續多年的特色——邀請大陸學生以志願者身份加入活動,也因此,兩岸青年“綁定”的青春剪影隨處可見。
福建師範大學校園內蟬鳴陣陣,來自漳州的謝穎臻陪著同齡臺灣女孩支玉琳漫步母校,兩人一路暢聊。“20分鐘僅是從福師大西門走到南門的時間,而在我的學校可以繞行一圈。”就讀于臺灣“中央大學”的支玉琳對大陸校園之大感到驚訝,聽到謝穎臻介紹學校有十多間食堂,更令她直言“不可思議”。
“只要打開平等溝通的大門,親切感和親近感就會撲面而來。”大陸學生張筱雯説,儘管是首次和臺灣青年面對面交流,但她已與臺灣男生黃品宏成為朋友。兩人同樣在攻讀碩士研究生,從歷史古跡聊到文獻檢索,從宮廟信俗説到論文寫作,彼此一見如故,相談甚歡。
張筱雯是福建泉州人,自小對家鄉濃重的寺廟宮觀文化感興趣,現于福建師範大學閩臺區域研究中心從事相關研究。隨著科研漸漸深入,她越發感到閩臺地區的血脈相連。
“見面三分情,只要走動起來,所有的陌生、隔閡和誤會都能化解。”全國臺聯副會長楊毅周表示,當前兩岸關係依舊嚴峻,更凸顯交流的重要性,尤其是青年間的往來。他期待有更多臺灣青年勇敢跨海,希望青年交流碰出火花、建立友誼,形成緊密的共同體,衝破橫亙在兩岸間的重重困難和阻礙。(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