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人士建言弘揚中華文化 吁深化融合發展
中新社北京11月12日電 (陳建新)12日于北京舉辦的第九屆中華文化論壇上,兩岸多位學界、文化界人士呼籲攜手傳承弘揚中華文化,逐步實現心靈契合,推動兩岸融合發展從單向、淺層階段邁向雙向、深度融合。
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教授唐永紅指出,當前兩岸融合發展面臨一些困難和挑戰,其中包括:臺當局不願看到兩岸融合發展,運用黨政資源及力量加以阻礙;停留在臺胞臺企西進大陸的單向狀態,雙向融合發展局面尚未實現;停留在經濟利益層面,未能形成經濟、社會、政治等各領域之間良性互動。
他表示,要堅持以增進共同利益、促進國家認同為目的的深化融合發展,政策層面堅持落實“同等待遇”;要堅持以認同“九二共識”、反對“臺獨”為原則進行融合發展,讓民眾體會到融合的好處;將更多資源、精力投入基層交流與合作。
華僑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劉奕伶認為,兩岸同屬炎黃子孫,擁有相同的歷史、語言和文化基礎,漢字、儒家思想、傳統節慶習俗等都構成了兩岸的文化共通性。這些共同之處成為兩岸同胞互相認同的重要因素,是兩岸同胞間的“粘合劑”。
在她看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豐富的內涵和歷史厚度,如何運用這一寶貴資源來加強兩岸同胞的民族認同,已成為重要課題。在向大會提交的論文中,她指出,兩岸各界可通過舉辦藝術展覽、開展京劇和南音交流合作等方式,在共同傳承傳統文化中加深理解、增進情誼。
對於創新推動兩岸融合發展,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港澳研究所副所長李環則建議,需堅持積極主動交流,兩岸關係從冰封到解凍的歷史充分説明瞭只要交流意願足夠強大,亦可突破政治的封鎖與干擾;需持續提升大陸軟實力,不斷增加文化産品,夯實交流底蘊。
列舉大陸歌曲登上臺灣KTV點播排行榜、螺螄粉在臺灣走紅、“科目三”舞步火爆臺灣網際網路等案例,臺灣高苑科技大學助理教授衛芷言表示,在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臺灣的歌曲、演藝文化在大陸廣泛流傳,隨著大陸實行改革開放、綜合實力逐步提升,大陸的各類流行文化也漸漸進入臺灣民眾日常生活,並産生越來越大的影響力。
他認為,日新月異的傳播技術,為兩岸文化交流提供了條件與契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