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特稿丨以光影為媒表達“中華語境”,以文化交流暢敘同胞親情

2023-10-19 22:26: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台灣網杭州10月19日訊(記者 尹賽楠)十月的之江大地,山水明秀,綠意盎然。光影交錯間,一場視覺盛宴正在這裡悄然呈現……

  10月19日下午,首屆海峽兩岸中華攝影獎頒獎典禮暨第四屆海峽兩岸影像文化周開幕式在浙江美術館舉行。(台灣網 尹賽楠 攝)

  19日下午,首屆海峽兩岸中華攝影獎頒獎典禮暨第四屆海峽兩岸影像文化周開幕式在浙江美術館舉行。兩岸攝影界專家學者、青年代表及參展嘉賓等200余人共聚美麗的西子湖畔,以影像為媒表達“中華語境”,以文化交流暢敘同胞親情。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走進浙江美術館,一幅幅畫作、一張張照片如有生命般,將轉瞬即逝的美好瞬間完美捕捉,其中的每一個故事、每一次記錄,都深深融入作者濃烈的民族意識和家國情懷,與作品之外的我們達成“審美共通”,實現心靈契合。

  賡續同胞親情 增進彼此認同

  作為兩岸影像界樹起打造的一面鮮明旗幟,海峽兩岸影像文化周自2020年至今,已連續舉辦三屆,具有廣泛影響力,受到兩岸攝影人和攝影愛好者的熱烈追捧和普遍讚譽。今年,首屆海峽兩岸中華攝影獎應運而生,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就收到三萬多幅投稿作品,獲得兩岸同胞積極響應,展現出中華攝影文化獨特的魅力和強大的感召力。

  “兩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種,中華文化是兩岸同胞心靈的根脈和歸屬,是兩岸同胞共同的寶貴財富和精神紐帶。”浙江省委常委邱啟文表示,當前,兩岸關係處於關鍵時刻,希望廣大臺灣同胞堅定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與大陸同胞攜手推動兩岸關係重回和平發展正軌,在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中貢獻力量。

  “影像的連結不只是現實對應關係,就如同海峽兩岸的同胞一樣,既有看得見的,又有看不見的,但無論如何,都無法改變我們是一家人、‘兩岸一家親’的客觀事實。”中國國民黨前代理主席林政則説,我們相信,兩岸以影像為媒、美美與共,一定能夠賡續同胞血脈親情,增進彼此文化認同、民族認同、國家認同。

兩岸攝影界專家學者、青年代表及參展嘉賓等200余人參加活動。(台灣網 尹賽楠 攝)

  維繫精神紐帶 共創民族復興

  中華文化是兩岸同胞的根和魂,具有五千多年的歷史積澱,擁有強大的生命力。海峽兩岸影像文化周借助影像進行文化交流,通過一個個精彩瞬間,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交融和碰撞,既是一種傳承,更是一種開拓。

  “中華文化是維繫兩岸人民交流交往的精神紐帶,更是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重要基石。”中國藝術攝影學會主席李樹峰表示,以影像作為兩岸文化交流的載體,既直觀又有效,攝影以其技術性、現場性、瞬間性、客觀性等獨有語言,把兩岸人民的生活連在一起,也將兩岸攝影人的心連在一起。

  “中華文化護佑中華民族堅韌不拔、勇毅前行,雖飽經滄桑,但倔強生長,在民族復興的新征程上,必將成為兩岸同胞奮發進取、開創未來的內核力量。”海峽兩岸中華攝影獎組委會主任莊躍成説,我們熱忱歡迎兩岸同胞和攝影人共襄盛舉,期待大家一起攜手,共同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共同創造中華文化和中華文明新的輝煌。

  講好中國故事 凝聚青春力量

  青春孕育無限希望,青年創造美好明天。祖國和民族的前途寄託在青年人身上。作為本次海峽兩岸影像文化周的重要組成部分,第四屆海峽兩岸大學生短視頻大賽以及第五屆海峽兩岸大學生攝影大賽分別以“那道光”、“觀”為主題,吸引了兩岸青年廣泛參與,凝聚起兩岸影像文化交流中不可或缺的青春力量。

活動現場,兩岸青年代表上臺領獎。(台灣網 尹賽楠 攝)

  “這是我第一次來到杭州,西湖的景色真的很美。”目前就讀于臺灣玄奘大學的江明安告訴記者,與臺灣相比,大陸有更廣闊的土地、更精緻的建築,目之所及,都讓自己為之震撼。“我理解的‘觀’,就是直觀地‘看’,用自己的眼睛欣賞祖國的山河,用自己的腳步丈量每一寸土地。”江明安説,希望通過自己的作品,能讓更多臺灣青年了解和認識大陸,“常來這邊走走看看,你們會發現不一樣的天地。”

  “影像作為現代生活中的主要媒介之一,能夠高效有力地傳遞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在本屆兩岸大學生短視頻大賽中榮獲二等獎的北京大學臺生周博仁説,在臺灣,很多年輕人都喜歡刷抖音、追大陸的影視劇。“這些現象無不映照出兩岸青年彼此理解、包容,拉近了同胞之間的心靈距離。”

  “雖然即將邁出校園,但我仍有一個電影夢。”周博仁告訴記者,自兒時隨父母來到大陸學習、生活,至今已走過二十多個年頭。談及未來計劃,周博仁説,希望今後在工作之餘,能夠創造出更富有兩岸文化底蘊、展現在大陸生活點滴的作品。“希望讓臺灣青年看到不一樣的大陸,讓兩岸更團結、友愛。”(完)

[責任編輯:尹賽楠]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