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堅定責任擔當 兩岸影像架起溝通橋梁——第三屆海峽兩岸影像文化周反響熱烈
11月1日下午,弘揚攝影中華文化交流會暨第三屆海峽兩岸影像文化周頒獎活動在浙江美術館舉行。(台灣網 尹賽楠 攝)
台灣網11月1日杭州訊 (記者 尹賽楠)金秋十月,光影交疊。11月1日下午,弘揚攝影中華文化交流會暨第三屆海峽兩岸影像文化周頒獎活動在浙江美術館舉行。兩岸攝影界專家學者、青年代表及參展嘉賓等共聚美麗的西子湖畔,用影像表達“中華語境”,以文化交流實現心靈契合。
堅定文化自信 推動傳承創新
作為兩岸影像界樹起打造的一面鮮明旗幟,海峽兩岸影像文化周自2020年至今,已連續舉辦三屆,具有廣泛影響力,受到兩岸攝影人和攝影愛好者的熱烈追捧和普遍讚譽,已逐漸成為浙江省兩岸交流活動的一張靚麗“名片”,體現了中華攝影文化獨特的魅力和強大的吸引力、感召力。
“堅定文化自信,推動傳承創新,是新時代兩岸中國人的責任和使命。”浙江省委常委邱啟文表示,希望兩岸同胞特別是攝影界、文化界有識之士共同努力,積極探索有效途徑,不斷拓展和深化兩岸文化交流合作,共同打造“詩畫江南,活力浙江”,攜手繪就現代版“富春山居圖”,為凝聚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磅薄精神力量、共同鑄造中華文化新的輝煌作出更大貢獻。
“繼承弘揚中華文化,是兩岸炎黃子孫的共同責任。”浙江省臺辦主任莊躍成説,第三屆海峽兩岸影像文化周舉辦之時,正逢中國共産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勝利召開,東方巨龍的騰飛,萬眾矚目,舉世關注。“中華文化是我們的智慧之泉,精神之源,也是藝術創作的不竭寶庫,在攝影中不斷尋求革新與突破,已成為滾滾向前的涌動力量,必將越來越壯闊。”
深化交流互鑒 促進心靈契合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堅守中華文化立場,提煉展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推動兩岸共同弘揚中華文化,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深化文明交流互鑒,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海峽兩岸影像文化周高舉弘揚中華文化的旗幟,創辦之初就聚焦了影像審美的中華語境。”中國攝影家協會副主席柳軍表示,海峽兩岸影像文化周的舉辦,為我們找到了一個路徑和載體來推動中華影像文化繼續向前發展,也讓兩岸同胞以攝影為媒介,通過影像作品表達“攝影審美的中華語境”,“用影像喚起民族認同感,實現同胞心靈契合。”
“我是第一次參與海峽兩岸影像文化周的活動,在與其他攝影專家學者互相學習與碰撞中,我深刻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包容性與創新性。”中國攝影金像獎獲得者葉文龍説,以影像的方式作為兩岸文化交流的載體直觀且有效,能夠快速拉近兩岸同胞的心靈距離。“希望通過我的作品,能夠吸引更多的行業愛好者,將自身事業投影到兩岸文化交流的大潮中。”
凝聚青春力量 架起溝通橋梁
國家的希望,民族的未來在青年。作為本次海峽兩岸影像文化周的一項重要活動,第四屆海峽兩岸大學生攝影大賽以“家”為主題,用攝影語言思考自身與家的空間與情感關係,用鏡頭記錄生活印記和溫暖瞬間,吸引了兩岸青年廣泛參與,凝聚起兩岸影像文化交流中不可或缺的青春力量。
“我本次參賽的作品名為《種樹》,意在播種希望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也希望能將自己的這份心意傳遞給海峽彼岸的臺灣同胞,讓文化成為兩岸溝通的紐帶和橋梁。”浙江傳媒學院學生張荏銜説,兩岸同根同源,同文同種,是血濃于水的一家人,“期盼兩岸青年以攝影為媒,讓交流的道路越走越寬,讓彼此的心越走越近。”
“我是一個住在上海的‘新上海人’,五歲跟隨父母來到祖國大陸,在華東政法大學附屬中學度過了初中和高中生活,期間也曾回寶島臺灣求學兩年,目前就讀于浙江傳媒學院新媒體專業。”浙江傳媒學院臺生張允鴻説,“家”這個主題讓人有一種天然親切感,“有了祖國這個‘大家’,才有兩岸同胞的‘小家’,通過對‘家’的理解,也讓我對祖國大陸更加憧憬和嚮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