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西進入閩的臺灣教授:每一名在大陸臺胞,都是兩岸雙向交流的橋梁和窗口

2022-10-02 16:22: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社福建寧德10月2日電 題:西進入閩的臺灣教授:每一名在大陸臺胞,都是兩岸雙向交流的橋梁和窗口

  作者 呂巧琴 林榕生

  “未來,我會繼續留在寧德任教。”從臺灣嘉義來到福建寧德已三年,黃士禮並未感到所謂的“不適應”。

  2019年,在寧德師範學院引進臺灣博士的惠臺政策下,黃士禮進入寧德師範學院,任寧德師範學院經濟管理學院酒店管理系教授。

  “登陸”任教前,黃士禮在臺灣已從教30年。只要有機會,他就攜家人到大陸游玩,去過北京、上海、廈門等許多地方。

  “近年來,有親屬在浙江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進修”,因此,當黃士禮遇到寧德師範學院的這個機會,“就想到大陸發展”。

  在寧德師範學院,黃士禮從事“功能表設計與規劃”“西餐原理與實務”“食品雕刻藝術”“西點製作”“飲料管理與調酒”等多門專業課程的教學與研究。讓他備感欣慰的是,同學們對他開的課程頗感興趣,課程互動良好。

  “兩岸本是一家人,兩地生活、語言和飲食等都很相似,很親切溫馨。”在寧德任教和生活三年,黃士禮感嘆道,這裡交通越來越方便,學校環境也越來越優雅舒適,“未來會在教學之餘遊走各地,飽覽大陸的大好河山”。

  近年來,兩岸在教育方面的人才交流與合作日益增多,大陸高校紛紛引進臺灣教師。與臺灣一水相連的寧德,加快推進同等待遇落地落實,吸引臺胞來學習、就業、創業、生活。

  “兩岸同宗同源。”2003年就從臺灣到北京讀中醫的蘇裕盛,2019年成為寧德師範學院醫學院的一名教授,“寧德市區高樓拔地而起,環境越來越好。”

  “大陸教學相對循規蹈矩,重視熟讀與精讀校本教材;臺灣則是多元學習,比較重視教師與學生互動。”蘇裕盛引入臺灣的教學方式,積極引導學生與老師互動交流,與學生相處融洽。

  黃士禮也坦言,大陸學生競爭對象多,課程安排充實,以達成學習目標;而臺灣相較大陸生源少,教學方式偏向雙向互動與動手實踐。

  教學中,蘇裕盛不僅讓學生上臺表達,還利用佈置團體論文寫作的方式,引導學生學習文獻管理軟體、查閱英文文獻、撰寫論文。

  恰逢“十一”長假,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蘇裕盛沒有外出遊玩的計劃,而與在校學生一起探討論文的寫作方向以及未來他們考研的注意事項。

  “自己和學生合作的論文,會經常向臺灣高校學報投稿並刊登,這也是兩岸學術融合的一個體現。”蘇裕盛建議,兩岸教師通過相關協會平臺,進行學術交流,加強互動、加深情誼,推動兩岸教育融合發展。

  在黃士禮看來,每一名在大陸的臺灣同胞,都是兩岸雙向交流的橋梁和窗口。

  “感謝大陸給我們一個舞臺,一個體現自我的機會;感謝大陸的惠臺政策,為我們在大陸工作安家提供全方位的保障。”談及未來,蘇裕盛與黃士禮一樣,“還是會留在寧德”。(完)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