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探訪中華遊氏仙姑香脈傳承聖地:宗親聯誼架起兩岸交流橋梁

2021-04-14 09:52: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網寧德4月13日電 (記者 呂巧琴 葉茂)“臺灣遊氏與黃柏遊氏一脈相承,兩岸遊氏宗親交流十分熱絡。”福建寧德市柘榮縣黃柏鄉黨委書記金允炎介紹。

  走進海拔680米、位於風景秀美的蝴蝶山下的黃柏鄉上黃柏村(古稱“柏峰”),村中黑瓦單檐木屋依山而建,錯落有致;村前一塘活水,汩汩流淌,水中錦鯉悠然自得,水上亭臺別致秀雅;古厝旁綠樹成蔭,花團錦簇。

  村中有一方古井,斑駁嶙峋,名曰“寒泉冽井”。相傳北宋初年,遊氏遷居於此時即掘此井,井口圓形,三合土砌造,口徑0.7米,深2.7米;井坪用12塊半梯形石板鋪成,井坪上有石盆、石槽等器具,至今仍在使用。其中,石槽口沿陰刻“正德十三年(注:1518年)九月吉旦”。

  “12塊半的石板,是上黃柏人的親情見證。”黃柏鄉鄉長章清苗表示。相傳柏峰遊氏外出走訪當地遊氏宗親時,主人會通過詢問寒泉冽井“12塊半井邊石,半塊朝向東南方向”來確認來客的真實身份,真是家鄉來客,好酒好菜待之;若是假冒之人,粗茶淡飯了之。

  作為柘榮遊氏的發祥地和被海峽兩岸遊氏奉為“中華遊氏仙姑”香脈傳承之聖地,上黃柏村歷經千年的文化積澱,至今留存不少珍貴文物。

  漫步村中,始建於宋代的延壽宮,俗稱“姑婆宮”,祀奉著海峽兩岸遊氏共同祖神——遊氏仙姑,是大陸現存最久遠的遊氏仙姑宮;始建於明宣德元年(1426年)的柏峰遊氏祠堂,為遷徙海內外1萬多名遊氏後裔之總祠,也是歷史名人遊樸之祖祠,均是福建省重點涉臺文物。

  當地民俗專家指出,這些共同的先賢、神緣記憶,搭起了黃柏鄉與世界溝通的橋梁,在加強全球尤其是閩臺兩岸遊氏宗親聯繫、開展對臺經濟文化交流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據統計,遊氏仙姑信眾遍佈大陸和臺港澳等地,約有1000余萬人,遊氏仙姑信俗已成為兩岸宗親文化交流的重要載體。改革開放以來,臺灣遊氏後裔紛紛到黃柏鄉尋根問祖;臺灣遊氏宗親、世界遊氏宗親聯誼會會長遊岳勳多次到柘榮縣考察並開展交流活動,推動兩岸交流聯誼。

  隨著兩岸遊氏仙姑祈福文化日益密切,2009年以來,黃柏鄉先後舉辦了三屆海峽兩岸“遊氏仙姑”祈福文化節;兩岸遊氏宗親還在黃柏鄉建設“中華遊氏文化園”,2019年12月被評為“福建省對臺交流基地”。

  遊岳勳此前受訪時表示,共同的信仰可以促進兩岸民間交流,希望兩岸人民充分利用文化交流平臺加強互動,保護和弘揚傳統文化,拓展兩岸文化合作空間。

  文化搭橋,兩岸民間交流不止步。黃柏鄉計劃通過階段性開展音像資料整理、文獻檔案資料徵集、老物件收集等工作,挖掘兩岸鄉情中地緣、血緣、文緣、商緣文化;打造具有影響力的兩岸文化交流品牌,策劃推出“尋根之旅”“青少年研學遊”等交流載體,傳遞兩岸情誼。

  黃柏鄉黨委書記金允炎表示,將進一步推進兩岸鄉情文化交流,提升黃柏鄉遊氏仙姑信俗文化的影響力,吸引更多的臺灣各界人士來黃柏旅遊觀光,開展合作。(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