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助力臺企“11條措施”重磅出臺

2020-05-19 09:06:00
來源:華夏經緯網
字號

  [導讀]

  繼2018年2月28日、2019年11月4日分別發佈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31條措施”“26條措施”後,今年5月15日大陸又出臺了11條助力臺企發展的政策措施(簡稱“11條措施”),具體包括持續幫扶臺資企業復工復産、統籌協調推進重大臺資項目、促進臺資企業參與新型和傳統基礎設施建設等。

  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務院臺辦、工業和資訊化部、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自然資源部、商務部、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十部門15日聯合印發《關於應對疫情統籌做好支援臺資企業發展和推進臺資項目有關工作的通知》。

  附件:關於應對疫情統籌做好支援臺資企業發展和推進臺資項目有關工作的通知(全文)

  國務院臺辦、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資訊化部、商務部相關業務司局15日以視頻會議形式,共同舉辦助力臺企“11條”暨臺商參與新基建政策説明會。

  劉結一主任在助力臺企“11條”暨臺商參與新基建政策説明會上的講話(全文)

  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主任劉結一在會上表示,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中,祖國大陸高度重視廣大臺胞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為臺商臺企復工復産做了大量工作。許多臺胞臺企為疫情防控積極貢獻力量,體現了守望相助、同舟共濟民族精神。目前,各地規模以上製造業臺企均已復工復産。

  他表示,國家發展改革委、國臺辦等十個部委聯合出臺11條助力臺企發展的政策措施,是為了幫助臺商臺企克服當前困難,實現更好更大發展。各有關部門和地區將通力合作,把政策措施落到實處,讓大家在全球疫情蔓延的大環境中有一片發展條件有利的天地。祖國大陸大力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為相關臺企提供了巨大機遇和廣闊空間。

  劉結一強調,疫情防控阻擊戰展現了中國力量、中國精神、中國效率,展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強大力量,這些是兩岸同胞共同精神財富和物質力量。祖國統一的大勢是不可撼動的。在兩岸同胞共同努力下,主流必定壓倒逆流,正義必定戰勝邪惡。

  會議由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副主任裴金佳主持,在北京設主會場,上海、成都、福州南京等8個城市設分會場。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資訊化部、商務部相關業務司局負責人解讀了“11條”政策,宣介了推進復工復産和助企紓困的相關政策措施,有關專家解讀了加快推進新基建對臺商臺企的機遇。相關省市臺辦、全國臺企聯、部分地方檯協負責人和臺商代表近500人參會。(完)

  “11條措施”雪中送炭,溫暖詮釋“人民利益高於一切”

  疫情就是動員令,任何時候,任何地方,人民的利益都高於一切。習近平總書記説過:“要在對臺工作中貫徹好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對臺灣同胞一視同仁,像為大陸百姓服務那樣造福臺灣同胞。”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大陸一直在忙著救治患者,忙著組織各方力量開展防控,忙著做好民生保障,忙著恢復生産生活,這其中當然包括為臺胞臺企做好服務……災難面前,兩岸同胞更需要互幫互助,“兩岸一家親”最是在艱難的時刻,更能突顯出珍貴的底色。

  就拿“11條措施”的發佈來説,它幫助的是跟大陸企業一樣面臨疫情挑戰的臺資企業,可謂“雪中送炭”,來得及時又溫暖。它不僅要幫扶臺資臺企復工復産、推進重大臺資項目,還要積極支援臺商臺企增資擴産,促進臺資企業參與新型和傳統基礎設施建設;既要穩外貿,也要拓內銷;既有稅費減免,也有金融支援;既要保障用地需求,也要支援臺資中小企業發展……可謂從全局到細節,將對臺企的服務工作做得既全面又精準。與2018年的“31條措施”、2019年的“26條措施”一樣,“11 條措施”裏的每一條,都飽含著祖國大陸對臺灣同胞的一視同仁,飽含著“像為大陸百姓服務那樣造福臺灣同胞”的真心實意。

  助力臺企“11條”關切臺商困難,開放發展機遇

  《聯合報》15日下午以“挺臺企科創板上市和參與新基建國臺辦頒布11條措施”為題,對助力臺企“11條”作了即時報道。當晚又發出多位臺商對“11條”看法的綜合報道

  《ETtoday新聞雲》分析助力臺企“11條”內容稱,新基建是大陸下一波國家重大戰略投資的主要方向;穩外貿、拓內銷中的跨境電商、緊抓“網際網路+”機遇等,均為大陸在疫情後重點推進的産業轉型方向。另在支援臺商增資擴産方面,更以暫緩交稅等手段,鞏固臺商留在大陸,持續擴大投資。

  《中國時報》以“陸拋11條5G新基建開放臺企”為題,報道了助力臺企“11條”的出臺,並重點介紹其中稅額優惠、支援臺企增資擴産及以“共同研發”“同等待遇”參與新基建等內容。

  報道稱,大陸針對臺商因新冠肺炎疫情産生的經營困境,出臺11條措施,幫助臺企復工復産。這11條措施同時是先前大陸惠臺措施的實施細項,讓臺企參與5G建設等大型新基建,且將對臺企全面落實稅費減免,並在金融上強化支援臺企。

  助力臺企“11條”代表大陸重視臺商、支援臺企的決心

  全國臺企聯會長李政宏

  李政宏表示,在疫情和兩岸目前形勢下,助力臺企“11條”代表大陸重視臺商、支援臺企的決心。助力臺企“11條”拳拳到肉,幹貨滿滿,尤其稅費減免,讓許多臺商可以“緩口氣”。

  他説,新基建是大陸未來建設重點,“11條”支援擴大臺商參與,且鼓勵臺灣高端人才從事整合電路、工業軟體、資訊系統等領域,如果緊緊抓住新基建這樣一個國家重大舉措,這會是下階段臺商在大陸獲得飛躍發展的機會。

  北京臺協臺青會副會長鄭博宇

  鄭博宇説“11條”措施,主要明確臺企的發展機遇,讓更多符合條件的臺企能夠更好地掌握髮展方向,有利於臺灣企業的轉型升級,尤其是“這次疫情很多傳統實體産業受到衝擊,剛好借由這次機會大刀闊斧地調整模式,擁抱網際網路發展機遇,讓危機變成轉機,讓臺企在大陸能夠得到更好的發展。”

  他説“11條”明確了充分發揮各地臺協作用,“作為最好的政策解讀和宣傳節點”,助力臺商臺青更好了解政策、提前佈局掌握機會。“今後臺協除聯歡聯誼外,將作為溝通聯繫的橋梁,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上海市臺灣同胞投資企業協會副會長蔡世明

  蔡世明説,新基建被看好是大陸疫情後拉動經濟復蘇的重大投入領域。因此,臺商在人工智慧、物聯網、智慧城市等一直很有機會的領域,應該把握機會,同時也應抓住“網際網路+”這類順應疫情的經濟轉型趨勢。

  廈門臺協會長吳家瑩

  吳家瑩表示,大陸助力臺企發展11條措施給了廣大臺商臺企很大信心,就像吃了‘定心丸’。此次新發佈的“11條措施”是進一步落細落實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31條措施”和“26條措施”的暖心之舉。其中第三、四條提及,積極支援臺資企業增資擴産、促進臺資企業參與新型和傳統基礎設施建設,“這給了明確發展機遇的概念,讓更多符合條件的臺企能夠更好掌握髮展方向”。

  福建漳州臺協會長林伯彥

  林伯彥説,助力臺企“11條”措施出臺,説明大陸實實在在地關心臺胞臺企在疫情下的生存與發展。這些政策措施的實惠,是給臺商的“強心針”,其內容非常紮實也很全面,除了降低我們的生産成本,也鼓勵我們參與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當中。給予臺商同等待遇,我相信這讓臺商在競爭的起跑線上是公平的,更能讓我們融入到其中。

  澳門臺商聯誼會會長簡廷在

  簡廷在表示,期盼助力臺企“11條”能在疫情後帶動兩岸經貿交流、合作互利共贏,協助經濟快速復蘇。

  助力臺企“11條”給中小企業更多發展機會

  廈門啟達海峽雙創基地負責人范姜鋒

  范姜鋒説,疫情給中小企業帶來兩個主要問題,一是中小臺企多從事服務行業,受到客戶復工復産難的連帶影響較大;二是小微企業只能做信用擔保貸款,資金週轉困難。助力臺企“11條”的第十條專門提到對中小企業的支援,最感貼心。

  “據我所知,福建省臺辦已經兵分多路展開調研與溝通,擬定實施細則。”他説,希望相關政策的實施細則能儘快落地,讓臺青臺商更有感。”

  華燦工場雙創平臺合夥人兼總經理李偉國

  “這些政策的發佈,讓大陸各職能部門更明確中央很重視和關心臺胞發展。”李偉國對記者表示,儘管目前兩岸關係緊張,大陸仍出臺支援臺商臺企發展的重磅政策措施,鼓勵臺企更多參與新基建,“真的是把我們當一家人看待。”

  “後疫情時代市場發生變化,對臺青而言也是一種機會。”李偉國認為,現在很多企業放慢腳步,對於那些擅長“慢工出細活”、功底較為紮實的臺青糰隊來説,反而有機會在困境中脫穎而出。大陸的市場、政策和環境,對臺灣和港澳的有志青年來説仍然是嶄露頭角、實現夢想的最佳選項。

  凱鴻環保科技集團總經理林蔚丞

  林蔚丞表示,這些措施一方面表明大陸要保障臺商臺企權益,另一方面也明確了在疫情衝擊的大背景下,大陸仍願意多給臺企一些發展的機會。

  林蔚丞注意到助力臺企“11條”出臺的時機,處於企業全面復工復産階段、全國“兩會”召開之前,既及時回應臺企的訴求,又可避免政策的落實工作淹沒在“兩會”的大量事務中,“可以體會到國家真的很用心在為臺企考慮。這些政策會為中小臺企創造比較有利的發展環境。當然企業自身更要多努力,增強競爭力。”

  亞臺青海峽青年創業園負責人郭弘揚

  郭弘揚説,這次“11條”有特別提到關於沿海早期臺商現在面臨成本上升等困難,引導他們到新發展區,他覺得西部相當適合臺商轉型升級,“11條”對這些臺企發展有很好地引導。另外,“11條”對臺企市場發展、銀行融資這些板塊的困難,“研究得很深入,措施也非常到位”。

  “在臺商心態上是一個很好的宣示。”郭弘揚説,在疫情當中,在當前兩岸關係情勢下,中央公佈這個11條措施,堅強了很多臺商臺企來大陸投資的信心。“在疫情當下,‘11條’比以往更加深入臺企需求,對於不管是新臺商過來,或是舊臺商復工回大陸發展,我覺得這是很大一個‘強心針’。20202年大陸對臺商、創業臺青的支援,只有更大、更強。”

  助力臺企“11條”于特殊時期給臺企信心與機會

  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副院長李振廣

  李振廣表示,此次出臺的助力臺企“11條”,是在抗擊疫情特殊背景下,大陸全方位支援和保障臺企發展的重要文件,不僅給臺企更多信心和希望,也賦予臺企更多政策支援和發展機會。

  李振廣説,新型和傳統基礎設施建設是疫後經濟重啟的重要發動機。助力臺企“11條”的第4條指明把這一充滿機會和希望的領域向臺企開放,是臺企與大陸企業共用大陸發展新機遇的體現,也為在大陸的臺企打開了一個新的發展領域。“毫無疑問,這將是臺企在大陸進一步發展壯大,再上新臺階的重大歷史機遇。”

  上海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中心主任盛九元

  盛九元表示,新措施是在大陸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社會經濟逐步恢復正常的情況下推出的,能協助臺資企業更好地適應新情況。11條措施從開拓市場、提供金融支援、完善中小企業服務等各方面,為臺企恢復正常生産經營提供有針對性的支撐。

  盛九元説,疫情衝擊下,不少臺資企業面臨資金流中斷的困境。助力臺企“11條”中的“滿足臺資企業差異化金融需求”,有助於在一般金融業務難以彌補相關缺口的情況下,滿足臺資企業多元化的金融需求。而鼓勵各類涉臺産業園區“出臺具有競爭力和針對性的招商引資政策”,則有助於穩定臺資企業對未來的預期和發展信心,克服疫情影響,進一步夯實在當地的發展基礎。

  南開大學臺灣經濟研究所所長曹小衡

  曹小衡表示,大陸經濟在疫情過後的復蘇發展受到全球關注,臺商對大陸最終的戰“疫”勝利也頗有信心。但在當前兩岸關係情勢下,部分臺商仍感不安、疑慮。助力臺企“11條”是給臺商安心經營的一顆“定心丸”。

  曹小衡認為,“有效引導臺資企業拓展內銷市場”一條,能夠針對性地解決當下臺商在大陸投資以製造業為主、外銷為主、較少參與下游銷售的弱項。“疫情過後,如果大陸內銷市場能打開,就能給臺商開闢出新天地。”

  *綜合整理自: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網、中國新聞網、新華網、鳳凰網、《聯合報》網、《ETtoday新聞雲》網、中時電子報

  繼2018年2月28日、2019年11月4日分別發佈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31條措施”“26條措施”後,今年5月15日大陸又出臺了11條助力臺企發展的政策措施(簡稱“11條措施”),具體包括持續幫扶臺資企業復工復産、統籌協調推進重大臺資項目、促進臺資企業參與新型和傳統基礎設施建設等。

  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務院臺辦、工業和資訊化部、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自然資源部、商務部、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十部門15日聯合印發《關於應對疫情統籌做好支援臺資企業發展和推進臺資項目有關工作的通知》。

  附件:關於應對疫情統籌做好支援臺資企業發展和推進臺資項目有關工作的通知(全文)

  國務院臺辦、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資訊化部、商務部相關業務司局15日以視頻會議形式,共同舉辦助力臺企“11條”暨臺商參與新基建政策説明會。

  劉結一主任在助力臺企“11條”暨臺商參與新基建政策説明會上的講話(全文)

  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主任劉結一在會上表示,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中,祖國大陸高度重視廣大臺胞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為臺商臺企復工復産做了大量工作。許多臺胞臺企為疫情防控積極貢獻力量,體現了守望相助、同舟共濟民族精神。目前,各地規模以上製造業臺企均已復工復産。

  他表示,國家發展改革委、國臺辦等十個部委聯合出臺11條助力臺企發展的政策措施,是為了幫助臺商臺企克服當前困難,實現更好更大發展。各有關部門和地區將通力合作,把政策措施落到實處,讓大家在全球疫情蔓延的大環境中有一片發展條件有利的天地。祖國大陸大力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為相關臺企提供了巨大機遇和廣闊空間。

  劉結一強調,疫情防控阻擊戰展現了中國力量、中國精神、中國效率,展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強大力量,這些是兩岸同胞共同精神財富和物質力量。祖國統一的大勢是不可撼動的。在兩岸同胞共同努力下,主流必定壓倒逆流,正義必定戰勝邪惡。

  會議由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副主任裴金佳主持,在北京設主會場,上海、成都、福州南京等8個城市設分會場。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資訊化部、商務部相關業務司局負責人解讀了“11條”政策,宣介了推進復工復産和助企紓困的相關政策措施,有關專家解讀了加快推進新基建對臺商臺企的機遇。相關省市臺辦、全國臺企聯、部分地方檯協負責人和臺商代表近500人參會。(完)

  “11條措施”雪中送炭,溫暖詮釋“人民利益高於一切”

  疫情就是動員令,任何時候,任何地方,人民的利益都高於一切。習近平總書記説過:“要在對臺工作中貫徹好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對臺灣同胞一視同仁,像為大陸百姓服務那樣造福臺灣同胞。”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大陸一直在忙著救治患者,忙著組織各方力量開展防控,忙著做好民生保障,忙著恢復生産生活,這其中當然包括為臺胞臺企做好服務……災難面前,兩岸同胞更需要互幫互助,“兩岸一家親”最是在艱難的時刻,更能突顯出珍貴的底色。

  就拿“11條措施”的發佈來説,它幫助的是跟大陸企業一樣面臨疫情挑戰的臺資企業,可謂“雪中送炭”,來得及時又溫暖。它不僅要幫扶臺資臺企復工復産、推進重大臺資項目,還要積極支援臺商臺企增資擴産,促進臺資企業參與新型和傳統基礎設施建設;既要穩外貿,也要拓內銷;既有稅費減免,也有金融支援;既要保障用地需求,也要支援臺資中小企業發展……可謂從全局到細節,將對臺企的服務工作做得既全面又精準。與2018年的“31條措施”、2019年的“26條措施”一樣,“11 條措施”裏的每一條,都飽含著祖國大陸對臺灣同胞的一視同仁,飽含著“像為大陸百姓服務那樣造福臺灣同胞”的真心實意。

  助力臺企“11條”關切臺商困難,開放發展機遇

  《聯合報》15日下午以“挺臺企科創板上市和參與新基建國臺辦頒布11條措施”為題,對助力臺企“11條”作了即時報道。當晚又發出多位臺商對“11條”看法的綜合報道

  《ETtoday新聞雲》分析助力臺企“11條”內容稱,新基建是大陸下一波國家重大戰略投資的主要方向;穩外貿、拓內銷中的跨境電商、緊抓“網際網路+”機遇等,均為大陸在疫情後重點推進的産業轉型方向。另在支援臺商增資擴産方面,更以暫緩交稅等手段,鞏固臺商留在大陸,持續擴大投資。

  《中國時報》以“陸拋11條5G新基建開放臺企”為題,報道了助力臺企“11條”的出臺,並重點介紹其中稅額優惠、支援臺企增資擴産及以“共同研發”“同等待遇”參與新基建等內容。

  報道稱,大陸針對臺商因新冠肺炎疫情産生的經營困境,出臺11條措施,幫助臺企復工復産。這11條措施同時是先前大陸惠臺措施的實施細項,讓臺企參與5G建設等大型新基建,且將對臺企全面落實稅費減免,並在金融上強化支援臺企。

  助力臺企“11條”代表大陸重視臺商、支援臺企的決心

  全國臺企聯會長李政宏

  李政宏表示,在疫情和兩岸目前形勢下,助力臺企“11條”代表大陸重視臺商、支援臺企的決心。助力臺企“11條”拳拳到肉,幹貨滿滿,尤其稅費減免,讓許多臺商可以“緩口氣”。

  他説,新基建是大陸未來建設重點,“11條”支援擴大臺商參與,且鼓勵臺灣高端人才從事整合電路、工業軟體、資訊系統等領域,如果緊緊抓住新基建這樣一個國家重大舉措,這會是下階段臺商在大陸獲得飛躍發展的機會。

  北京臺協臺青會副會長鄭博宇

  鄭博宇説“11條”措施,主要明確臺企的發展機遇,讓更多符合條件的臺企能夠更好地掌握髮展方向,有利於臺灣企業的轉型升級,尤其是“這次疫情很多傳統實體産業受到衝擊,剛好借由這次機會大刀闊斧地調整模式,擁抱網際網路發展機遇,讓危機變成轉機,讓臺企在大陸能夠得到更好的發展。”

  他説“11條”明確了充分發揮各地臺協作用,“作為最好的政策解讀和宣傳節點”,助力臺商臺青更好了解政策、提前佈局掌握機會。“今後臺協除聯歡聯誼外,將作為溝通聯繫的橋梁,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上海市臺灣同胞投資企業協會副會長蔡世明

  蔡世明説,新基建被看好是大陸疫情後拉動經濟復蘇的重大投入領域。因此,臺商在人工智慧、物聯網、智慧城市等一直很有機會的領域,應該把握機會,同時也應抓住“網際網路+”這類順應疫情的經濟轉型趨勢。

  廈門臺協會長吳家瑩

  吳家瑩表示,大陸助力臺企發展11條措施給了廣大臺商臺企很大信心,就像吃了‘定心丸’。此次新發佈的“11條措施”是進一步落細落實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31條措施”和“26條措施”的暖心之舉。其中第三、四條提及,積極支援臺資企業增資擴産、促進臺資企業參與新型和傳統基礎設施建設,“這給了明確發展機遇的概念,讓更多符合條件的臺企能夠更好掌握髮展方向”。

  福建漳州臺協會長林伯彥

  林伯彥説,助力臺企“11條”措施出臺,説明大陸實實在在地關心臺胞臺企在疫情下的生存與發展。這些政策措施的實惠,是給臺商的“強心針”,其內容非常紮實也很全面,除了降低我們的生産成本,也鼓勵我們參與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當中。給予臺商同等待遇,我相信這讓臺商在競爭的起跑線上是公平的,更能讓我們融入到其中。

  澳門臺商聯誼會會長簡廷在

  簡廷在表示,期盼助力臺企“11條”能在疫情後帶動兩岸經貿交流、合作互利共贏,協助經濟快速復蘇。

  助力臺企“11條”給中小企業更多發展機會

  廈門啟達海峽雙創基地負責人范姜鋒

  范姜鋒説,疫情給中小企業帶來兩個主要問題,一是中小臺企多從事服務行業,受到客戶復工復産難的連帶影響較大;二是小微企業只能做信用擔保貸款,資金週轉困難。助力臺企“11條”的第十條專門提到對中小企業的支援,最感貼心。

  “據我所知,福建省臺辦已經兵分多路展開調研與溝通,擬定實施細則。”他説,希望相關政策的實施細則能儘快落地,讓臺青臺商更有感。”

  華燦工場雙創平臺合夥人兼總經理李偉國

  “這些政策的發佈,讓大陸各職能部門更明確中央很重視和關心臺胞發展。”李偉國對記者表示,儘管目前兩岸關係緊張,大陸仍出臺支援臺商臺企發展的重磅政策措施,鼓勵臺企更多參與新基建,“真的是把我們當一家人看待。”

  “後疫情時代市場發生變化,對臺青而言也是一種機會。”李偉國認為,現在很多企業放慢腳步,對於那些擅長“慢工出細活”、功底較為紮實的臺青糰隊來説,反而有機會在困境中脫穎而出。大陸的市場、政策和環境,對臺灣和港澳的有志青年來説仍然是嶄露頭角、實現夢想的最佳選項。

  凱鴻環保科技集團總經理林蔚丞

  林蔚丞表示,這些措施一方面表明大陸要保障臺商臺企權益,另一方面也明確了在疫情衝擊的大背景下,大陸仍願意多給臺企一些發展的機會。

  林蔚丞注意到助力臺企“11條”出臺的時機,處於企業全面復工復産階段、全國“兩會”召開之前,既及時回應臺企的訴求,又可避免政策的落實工作淹沒在“兩會”的大量事務中,“可以體會到國家真的很用心在為臺企考慮。這些政策會為中小臺企創造比較有利的發展環境。當然企業自身更要多努力,增強競爭力。”

  亞臺青海峽青年創業園負責人郭弘揚

  郭弘揚説,這次“11條”有特別提到關於沿海早期臺商現在面臨成本上升等困難,引導他們到新發展區,他覺得西部相當適合臺商轉型升級,“11條”對這些臺企發展有很好地引導。另外,“11條”對臺企市場發展、銀行融資這些板塊的困難,“研究得很深入,措施也非常到位”。

  “在臺商心態上是一個很好的宣示。”郭弘揚説,在疫情當中,在當前兩岸關係情勢下,中央公佈這個11條措施,堅強了很多臺商臺企來大陸投資的信心。“在疫情當下,‘11條’比以往更加深入臺企需求,對於不管是新臺商過來,或是舊臺商復工回大陸發展,我覺得這是很大一個‘強心針’。20202年大陸對臺商、創業臺青的支援,只有更大、更強。”

  助力臺企“11條”于特殊時期給臺企信心與機會

  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副院長李振廣

  李振廣表示,此次出臺的助力臺企“11條”,是在抗擊疫情特殊背景下,大陸全方位支援和保障臺企發展的重要文件,不僅給臺企更多信心和希望,也賦予臺企更多政策支援和發展機會。

  李振廣説,新型和傳統基礎設施建設是疫後經濟重啟的重要發動機。助力臺企“11條”的第4條指明把這一充滿機會和希望的領域向臺企開放,是臺企與大陸企業共用大陸發展新機遇的體現,也為在大陸的臺企打開了一個新的發展領域。“毫無疑問,這將是臺企在大陸進一步發展壯大,再上新臺階的重大歷史機遇。”

  上海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中心主任盛九元

  盛九元表示,新措施是在大陸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社會經濟逐步恢復正常的情況下推出的,能協助臺資企業更好地適應新情況。11條措施從開拓市場、提供金融支援、完善中小企業服務等各方面,為臺企恢復正常生産經營提供有針對性的支撐。

  盛九元説,疫情衝擊下,不少臺資企業面臨資金流中斷的困境。助力臺企“11條”中的“滿足臺資企業差異化金融需求”,有助於在一般金融業務難以彌補相關缺口的情況下,滿足臺資企業多元化的金融需求。而鼓勵各類涉臺産業園區“出臺具有競爭力和針對性的招商引資政策”,則有助於穩定臺資企業對未來的預期和發展信心,克服疫情影響,進一步夯實在當地的發展基礎。

  南開大學臺灣經濟研究所所長曹小衡

  曹小衡表示,大陸經濟在疫情過後的復蘇發展受到全球關注,臺商對大陸最終的戰“疫”勝利也頗有信心。但在當前兩岸關係情勢下,部分臺商仍感不安、疑慮。助力臺企“11條”是給臺商安心經營的一顆“定心丸”。

  曹小衡認為,“有效引導臺資企業拓展內銷市場”一條,能夠針對性地解決當下臺商在大陸投資以製造業為主、外銷為主、較少參與下游銷售的弱項。“疫情過後,如果大陸內銷市場能打開,就能給臺商開闢出新天地。”

  *綜合整理自: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網、中國新聞網、新華網、鳳凰網、《聯合報》網、《ETtoday新聞雲》網、中時電子報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