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商二代徐禦格:攜文創與600年故宮相約
中新社北京5月15日電 題:臺商二代徐禦格:攜文創與600年故宮相約
作者 楊程晨 李雪峰
“很多臺商二代會全盤否定‘創一代’的一些理念以及對其事業的幫助,我一直認為這是不對的。有父輩們的‘1’,你就可以在後面加更多的‘0’。”
中學時期便隨父母長居北京的臺灣女孩徐禦格,已在大陸生活17個年頭。從當初參加大陸高考並考入中國政法大學,到讀書時期初嘗北漂創業,再到如今成為獨當一面、經營文創品牌的創業者,她不諱言臺商二代身份對自己的幫助。
“坦白説,如果沒有父母這樣的基礎,我真的是從一無所有的零基礎打上來,會比現在苦很多。”但這一年輕群體,在她看來亦有必須面對的發展窒礙。
母親邱姿瑛曾是全國臺企聯副會長,深耕文化産業,生意版圖遍佈文物拍賣展覽、文創商品設計等領域。不出意外地,徐禦格在大學畢業後首先加入母親的企業,數年後在家人鼎力支援下創辦文創品牌“臺灣印象”,將頗受好評的臺灣商品引入大陸北方市場。她近日在朋友圈透露,即使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臺灣印象”依然不斷有訂單。
“臺商二代接班,是很多人關注的問題。這些曾被送到歐美國家唸書歸來的年輕人,很難讓企業裏的長輩真正心悅誠服。從未在基層得到鍛鍊的二代們,一回來就要面對殘酷的辦公室鬥爭。”
她進一步指出,“與生俱來的驕傲”是許多二代身上都有、卻不自知的問題。這些年輕人認為自己學有所成、能馳騁商海,甚至有的還看不起父母的那一套老想法。然而很可能的結果卻是,能力和經驗的不足無法讓他們腦中的新觀唸有效付諸實施。
父母常告誡徐禦格,以德服人或以能服人,是立足於公司的兩套方法。前者對年輕人而言太過遙遠,擺在徐禦格面前的只有一條道路——比一般員工出更多力、吃更多苦,才能讓“老臣”肯定這位女生有心氣、有能力,並非只是老闆的“掌上明珠”。
寒冬臘月天壇練攤、參與産品設計挑戰未知……徐禦格從第一天工作起便加入基層員工行列,盡力打破外界刻板印象,幫助公司探索網際網路時代的發展路徑。
2019年兩岸企業家峰會及海峽論壇期間,徐禦格參加全國臺企聯青年工作委員會主辦的臺商二代大會師活動。其間,她以自身經驗與更多“二代”分享“如何實現接班與創新之間的平衡”。
“雖然我們的父輩是有一定的資歷和一定的財力,但請不要把臺商二代簡單看成是‘富二代’。”徐禦格強調,臺商二代是一個身份多元的群體,包括年輕臺幹、青年創業者等。在他們身上既看得到臺灣特有文化符號,也能發覺其結合所在的大陸城市的當地特色。“臺灣印象”在業務發展的同時,也希望成為來大陸發展臺青的平臺和樞紐。
2020年是故宮博物院建院95週年,也是紫禁城建成600週年。這個冬季,徐禦格在社交媒體上多次展示故宮授權“臺灣印象”設計製作與銷售的特許商品。推出具文化符號的文創産品,是徐禦格為“臺灣印象”設計的未來前進方向。此番與故宮的合作,她格外看重。
“(故宮)不會再有第二個600週年,很高興我們能有這個機會合作。”她談到,希望將這樣的合作延續下去,整合臺北故宮、北京故宮、瀋陽故宮“三宮”的資源、特色産品,形成新的産業鏈。
眼下,“臺灣印象”也在調整發展策略,期許與更多的大陸城市合作推出有關“兩岸印象”的新産品。
在她看來,兩岸深耕文化創意産業的人才越來越多。兩邊相比,臺灣年輕人偏好創新性、原創性強的産品,大陸從業者則對於某一領域挖掘更有深度。“我覺得這兩者結合,會把帶有中華文化印記的文創帶向高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