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兩岸合製大米龜化身“使者”送“平安”

2020-02-24 17:25:00
來源:中新網
字號

  中新網泉州2月24日電 (記者 孫虹)歷時10天,行程800多公里,慰問近萬人……連日來,福建泉州天后宮大米龜化身“使者”,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的困難民眾、一線抗疫人員送“平安”。

  “截至2月24日,我們已陸續捐贈了2.8萬斤‘泉澎乞龜’平安米。”泉州天后宮文物保護管理處副主任黃澤陽介紹,2月上旬以來,泉州天后宮積極響應泉州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的倡議,發揚媽祖“立德、行善、大愛”的精神,深入開展“抗疫情、送平安”慰問活動,向持續奮戰在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民警、基層工作人員以及受疫情影響的村、社區困難群眾“送平安”。

  慰問期間,泉州天后宮還向一線醫護人員、民警、基層工作人員贈送了4000個平安福袋,內含泉州天后宮Q版媽祖鑰匙扣、大吉大利護身卡等泉州天后宮主題文創産品,寓意“媽祖賜福,一生平安”,共同祈福疫情早日消除。

  在閩南地區,龜崇拜習俗由來已久。“摸龜頭起大樓,摸龜嘴大富貴,摸龜身大翻身,摸龜腳吃不幹,摸龜尾吃到有頭有尾。”人們將大米等做成龜的形狀,觸摸其各個部位祈求吉祥如意。

  “乞龜”最早起源於泉州,200多年前傳到澎湖,並在澎湖得到傳承和發揚光大,在發源地泉州卻一度失傳。2007年,經兩岸熱心人士多方聯繫,終於促成“乞龜”民俗重回泉州。從那時開始,泉州天后宮與澎湖天后宮每年攜手合製“米龜”,為兩岸民眾祈福。

  “‘米龜’一年比一年更大,寓意著泉州與澎湖乃至臺灣地區的交流越來越頻繁、關係越來越密切。”黃澤陽介紹,2020年1月,臺灣師傅如約而至,與大陸師傅攜手製作大米龜,米龜重達5.68萬斤,重量創下歷史新高。

  然而,因為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1月25日,泉州天后宮暫停對外開放,原定於鼠年元宵期間舉行的泉澎“乞龜”民俗活動隨即取消。

  即便如此,寓意著兩岸民眾祈福心願的大米龜依然發揮著作用。記者了解到,雖然沒有對外開放,大米龜已擇吉時舉行“點睛”儀式,隨後被分裝打包,發放給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民警、基層工作人員以及村、社區困難民眾。

  據悉,泉州天后宮始建於南宋慶元二年(1196年),是現存年代最久、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祭祀著名海神媽祖的宮廟,也是歷史上媽祖信仰極為重要的發祥地和傳播中心。1988年列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20年,泉州天后宮將作為“古泉州‘刺桐’史跡”的主要遺産點申報世界遺産。(完)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