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舞團+交換編舞!雲門舞集、陶身體劇場《交換作》帶來藝術盛宴
雲門舞集創始人、著名舞蹈家林懷民。(台灣網圖)
台灣網12月1日杭州訊 11月30日晚7:30,《雲門舞集與陶身體劇場 交換作》杭州站第二場在杭州大劇院如期上演,現場座無虛席。隨著帷幕拉開、舞者登場,雲門舞者與陶身體舞者交換而舞,一場震撼的視覺盛宴呈現在觀眾眼前。一支舞蹈結束,掌聲經久不息。
《交換作》是林懷民退休前策劃的最後一部作品,他即將在今年12月31日卸任雲門舞集藝術總監的職位。這部作品由臺灣“雲門舞集”和大陸“陶身體劇場”兩大超級舞團聯袂演出。整場演出由三部作品構成,雲門舞集接班人鄭宗龍為陶身體舞者編作的《乘法》、陶身體藝術總監陶冶為雲門舞者編作的《12》,以及林懷民為雲門資深舞者編作的《秋水》。
《交換作》的靈感來自兩位年輕的編舞家在臺灣淡水的一次促膝長談。鄭宗龍説,“我和陶冶見面以後,一見如故,一個上午抽掉了7支煙。我們談論了很久,相見恨晚,陶冶説,不如你給我們陶身體劇場編一支舞吧,我説,那你也給雲門舞集創編一支吧。”這才有了這一次的《交換作》。這個大膽的提議,也得到了林懷民的贊同和讚賞,以至於,他還要“加入其中”。
林懷民在2015年創編的《秋水》,是這部特殊而神秘的作品的內在“橋梁”。林懷民説,京都秋日的溪流給了他暫態的靈感,他説:“看到秋天的水安靜地流著,上面浮著紅色的葉子,我就想我要來編這支舞,叫做《秋水》。五位雲門最資深的舞者來跳,跳完這一支舞,他們的一些人,就要永遠離開雲門的舞臺了。”於是,林懷民將那“夕陽無限好”的境界化為冥想的寧靜之舞,既有長者對後進的提點,也在其中看到了華人現代舞藝術的新穎氣象。
陶冶的作品一直以序號數字命名,陶身體劇場如傳奇般的發展,亦伴隨著“數位”系列的不斷延異與拓殖。八月炎夏,陶冶赴淡水的雲門劇場與雲門舞者一同工作,期間不斷的自問、探解,在身體之內重建身體,在動作之中解構動作,成就了作品《12》。這固然是跟陶冶工作的雲門舞者人數,靈感卻來自瑞典山頭所見快速流動的彩雲。陶冶以變化多端的動作挑戰雲門舞者,呼喚記憶中的流雲。
2020年起即將接任雲門舞集藝術總監的鄭宗龍,他的作品向來都不只是眼睛的“觀看之道”,而是可以用耳聆聽,可以手舞之、足蹈之的全心全情的投入。而這一次,鄭宗龍為陶身體舞者新創的《乘法》,正是要試圖建立一種“加乘”的模式,將自身的動作方法化為血液養分,注入陶身體舞者的身體,創作出生猛繽紛的作品。
今年年底,林懷民將從他執掌46年的雲門舞集退休,《交換作》成為他為雲門舞集策劃的最後一部作品,頗有傳承和交接的意味。
談及即將交棒給年輕人,林懷民表示,他們這一代是伴隨著網際網路長大的,臺下的觀眾也伴隨著網際網路長大的,他們講話講得投機一點,“我很高興,將有新的面貌呈現。我退休的意義應該是年輕人有更多的機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