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訪北京科學中心 臺灣社團代表吁加強兩岸科技交流
中新社北京6月24日電 (記者 張曉曦)首屆海峽兩岸社團聯誼會正在此間舉行。24日,近百位兩岸社團代表參訪北京科學中心,多位臺灣代表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科技發展與科技教育在國際競爭中至關重要,呼籲兩岸應繼續加強科技領域交流。
首屆海峽兩岸社團聯誼會24日在北京開幕,海峽兩岸100多個社團的300余人齊聚一堂,探討在新時代如何更好發揮社團在促進兩岸民眾交流、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中的作用。
當日參訪北京科學中心“三生”(“生命樂章”“生活追夢”“生存對話”)主展區後,中華兩岸經貿投資文化教育協會理事長張京育表示,主展區的內容一方面啟迪了青少年對科技的興趣,一方面也讓公眾認識到人類對自然環境的責任,這樣的教育很有意義。
他認為,科技可以改變人的思想與生活方式,且處在不斷地變化之中。“臺灣也有類似的展館、展示,兩岸之間可以通過交流,多了解對方的長處,互相借鑒。”
新北市新三蘆文化協會秘書長張資正對記者説,北京科學中心的設計注重讓青少年對科技有實際的體驗,從中可以看出該中心旨在培養新一代的科技知識人才,且注重“從小抓起”。他表示,近些年來,大陸在科技創新方面的發展非常不錯,也培養了很多人才;兩岸應繼續加強科技領域的交流,共同為科技人才創造更多發展機遇。
臺灣中國文化大學教授龐建國表示,鼓勵青少年到科技場館、科學中心參訪,主要目的是啟發其對科學研究的興趣。臺灣過去的優勢是相對較開放、與國際接軌較早且吸納全球的養分;大陸雖然開放較晚,但有非常雄厚的資源基礎和非常大的體量,再加上不斷與世界、與全球接軌的趨勢,基本上是不斷向前邁進的。
龐建國認為,目前兩岸的科技交流,大陸是開放的,阻礙來自臺當局,“正因為害怕、心虛、落後跟不上,才會搞些小動作出來”。他還表示,臺灣過去在青少年的科普教育方面始終做得不錯,但由於經濟增長緩慢,今後恐將遇到動力不足問題。
據悉,北京科學中心2018年9月正式對外試運營,展覽展示面積近1.9萬平方米,分為“三生”主展區、兒童樂園、特效影院、首都科技創新成果展、科學廣場、臨時展廳、科技教育專區和首都科普劇場八個功能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