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屆海峽論壇:從“新新”向榮到心心相印
以“擴大民間交流、深化融合發展”為主題的第十一屆海峽論壇,6月15日在福建廈門拉開帷幕。本屆論壇將持續到21日,在廈門及福建各地同期舉辦近70場活動,涉及兩岸83家單位和社團,涵蓋青年交流、基層交流、文化交流、經濟交流等4大主議題,聚焦基層民眾和青年群體。
新意迭出
本屆論壇可謂新意迭出。
新,首先在新增的項目。據福建省臺港澳辦副主任、海峽論壇組委會辦公室副主任鐘志剛介紹,本屆海峽論壇新增臺灣人才登陸第一家園論壇、“兩岸一家親 從小心連心”研學體驗營、海峽兩岸電子競技邀請賽等活動。
新,還新在參與交流的新人比例。本屆海峽論壇新聞發佈會上公佈的數據顯示,有超過1萬名臺灣地區民眾報名參加,其中“首來族”佔40%、青年佔50%。大陸用新眼光、新視角協助臺灣青年融入大陸發展,融入“中國夢”的築夢、圓夢過程。這讓某些不樂見兩岸交流尤其是青年交流的人,心裏很不是滋味。
6月14日,“兩岸一家親 從小心連心”研學體驗營在廈門市集美區隆重開幕。體驗營共招募255名臺灣青少年及親子家庭,首次安排兩岸研學生同吃、同住、同玩、同交流、同分享,促進大家的情感融合與心靈契合。
新穎的設計,用心的安排,也讓赴閩的臺胞非常有感,還有許多臺灣青年因買不到機票,報名後無法成行。在上海交通大學任教的臺灣青年講師黃宗昊表示,大陸有發展、有機會,自然有很多臺灣同胞尤其是年輕人願意來海峽論壇交流。
南開大學法學院臺港澳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李曉兵認為,海峽論壇比官方、學術渠道更靈活,可以適時舉辦很多新領域、新方向的配套活動,匯聚更多人流、資訊流、資金流,進而推動兩岸文化、經貿、科技的實體化合作。
從新增項目到新人比例,從新眼光、新視角到新領域、新方向,這種“新新”向榮的抱負,瞄準的都是兩岸的持續融合和長久繁榮。
一如既往
海峽論壇已經舉辦了十一屆,兩岸參與單位由最初的54家增加到今年的83家。截至2018年,參與活動的臺灣同胞已達十幾萬人次。11年來,兩岸民眾不斷深入了解彼此、持續推進融合發展、“兩岸一家親”的理念愈加深入人心……
從經濟交流到傳統文化交流,從民間信仰交流到婚姻情感類交流,幾乎每一年,海峽論壇都會加入新的交流元素,開拓新的交流領域和平臺,一步步深入兩岸民眾的內心。10年間,海峽論壇發佈了138條對臺惠民政策。大陸方面一再表明,無論兩岸關係形勢如何變化,都會一如既往持續推進兩岸民間各領域的交流合作,深化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
從第一屆到第十屆從未缺席的新黨主席郁慕明,非常看重海峽論壇這個橋梁和紐帶。他曾在論壇上感慨地説,只有交流才能促進兩岸心靈契合,“可見民間交流的重要”。
民進黨曾于2012年作出決議,禁止該黨籍縣市長及其他公職人員參加。不過,雖然受到嚴苛限制,海峽論壇依然吸引了不少民進黨普通黨員以及其他綠營人士,成為他們“登陸”交流的重要平臺。
不少人認為,海峽論壇借助民間性、草根性、廣泛性,正打造“兩岸民間交流第一品牌”的形象。因為這裡有實實在在的惠民成果,有大陸願意優先同臺灣同胞分享發展機遇的善意誠心,成為兩岸民間各界的大聚會、兩岸基層民眾的大交流、兩岸血脈親情的大融合。
心心相印
鐘志剛在第十一屆海峽論壇新聞發佈會上提到,今年海峽論壇規模超過以往歷屆。這充分説明論壇受到臺灣民眾的普遍肯定和廣泛歡迎,加強兩岸交流合作是兩岸同胞的共同願望,具有強大而深厚的民意基礎。
中國國民黨副主席兼秘書長曾永權,今年率團參加第十一屆海峽論壇。此前,他曾多次被民進黨當局駁回“登陸”申請。
對於民進黨當局禁限島內各界參加海峽論壇,國臺辦發言人安峰山回應説,民進黨當局無理阻撓,暴露了他們懼怕兩岸交流合作走近走好的心態,影響不了海峽論壇的成功舉辦。開歷史倒車,只會遭兩岸民眾的唾棄。
另一個更有説服力的例證是,越來越多的臺灣青年及“首來族”通過參加海峽論壇,親身體會到大陸的飛躍發展,也讓民進黨及親綠媒體對大陸的誣衊和抹黑瞬間破功。民進黨當局越是懼怕兩岸交流,越是表現得草木皆兵,越能凸顯出這些兩岸交流活動的深入人心。
只有向下紮根,才能向上開出成熟美麗的果實。這個根,就是民意和人心。
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政治研究所所長張文生認為,論壇為兩岸基層民眾提供開放的、廣泛的、多元的交流平臺,是兩岸同胞話家常、博感情的場合。一燈引千燈,燈燈相輝映。一心換一心,心心亦相印。中華海外聯誼會常務理事邢善萍表示,有大家共同不懈的努力,一定能把曾經飽含淚水的鄉愁轉化為兩岸和平發展的歡歌。(記者 任成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