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石厝重生——臺青設計師在平潭的一場生活美學實驗

2019-06-08 08:58:00
來源:新華社新媒體
字號

  新華社福州6月7日電(記者宓盈婷 張逸之)走進位於福建平潭嵐城鄉的上樓村,一座座古樸素雅的石厝映入眼簾,這些飽經風霜的古厝是一代代平潭人與海為伴的生存智慧結晶。

  過去,由於海島資源匱乏、交通不便,村民們只能選擇外出打工謀生,村裏部分石厝因長期無人居住而年久失修。一年前,幾位臺灣青年來到村裏,在他們的努力下,荒廢的石厝迎來“新生”。

  平潭位於福建省東部,與臺灣新竹相距僅68海裏,是大陸距離臺灣島最近的地方。作為閩臺合作“窗口”,平潭近年來多措並舉鼓勵臺灣青年落地創業,目前在當地創業就業的臺胞共1000余人。

  2016年12月,上樓村成為平潭首個兩岸融合社區試點村,探索引進臺灣社區管理經驗和臺青創業團隊。2018年4月,一支由臺青設計師組成的創業團隊入駐上樓村,來自臺北的“80後”魏立彬就是其中一員。

  “平潭的石厝非常有特色,這麼寶貴的文化資源荒廢掉實在可惜,這讓我堅定了來這邊創業的想法。”魏立彬説,他和團隊成員都在臺灣從事空間設計和室內設計,具備一定的社區營造經驗。他們在上樓村的第一個創業項目是將一座180平方米的廢棄石厝改造成公共開放空間。

  “我們將這個空間命名為‘樓臺會’,意思是臺灣青年和上樓村的相會。”魏立彬介紹説,這座石厝歷史悠久,留下了不可複製的時代印記。他們的改造理念是保護性修復,盡可能還原石厝原貌,留住石厝文化。

  團隊與村裏簽訂五年租約,從石厝的外觀修繕到內部整修都由成員們親自操刀。“老屋翻新首先要調整格局,我們將整個空間規劃為商品區、會議廳、客廳、辦公區等多個功能區,重新進行佈置。”魏立彬説。

  成員們將生活美學運用其中:利用廢舊的門板、棧板改造成桌椅;修繕會議廳內破舊的木質天花板,中間留出一塊區域改用亞克力做成天窗,便於採光;客廳裏展示臺灣青年藝術家創作的繪畫和書法作品;文物區裏陳列著過去平潭人出海時穿的蓑衣及老式床舖……

  “我們盡可能將房子裏的老物件都保留下來,讓村裏的小朋友知道祖輩們的生活是什麼樣的。”魏立彬説。

  如今,“樓臺會”不僅成為村民活動據點,還是村裏的志工驛站。“我們希望通過社區營造來凝聚村民,讓他們更熱愛自己的家鄉。”魏立彬説,空間開放以來,已開展春節寫對聯、國學進村、重陽節敬老等一系列活動。

  魏立彬説:“這個空間既是村民們共同的家,也是我們幾位臺青在平潭的家。我在這裡找到了歸屬感。”

  平潭海峽是世界三大風口海域之一,島上常年大風。在許多人看來,這是平潭發展旅遊的制約因素,但魏立彬對此有不同見解。“如果沒有風,也許就沒有石厝。如今石厝已成平潭的旅遊資源,我們可以化不利為有利,繼續挖掘當地的風文化。”他説,平潭國際旅遊島建設如火如荼,這讓他對創業前景充滿信心。

  魏立彬説,臺灣到平潭海上客運航線便捷,只需要兩三個小時,價格也比搭乘飛機實惠,相信將來會有越來越多臺灣遊客、臺灣創業青年來到這裡。

  目前魏立彬所在的這支臺青糰隊正在籌備新的項目——“平潭客廳計劃”。

  “‘客廳計劃’旨在延伸‘樓臺會’的功能,將其打造成兩岸青年的仲介據點和交流聚落。”他説,“我們負責接洽臺灣遊客和創業臺青,為他們提供交通、住宿、政策諮詢等各項服務,幫助他們儘快適應環境。同時,我們還將對空間進行升級改造,建立民宿樣板房,並向周邊拓展。”

  魏立彬説,該計劃預計今年十月啟動,“我們希望搭建一座‘橋梁’,增進兩岸青年對彼此的了解和認識”。

[責任編輯:王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