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黃智賢: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臺灣最美的未來

2019年01月08日 15:35:00來源:環球網

  黃智賢: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臺灣最美的未來!

  【環球網綜合報道】昨天發文反駁蔡英文倡狂言論之後,臺灣知名主播黃智賢今天繼續在微博發佈文章,題為《和平統一“一國兩制”,不然你要什麼?》

  這是黃智賢2019年在微博發表的第三篇文章,並且同步刊載于臺灣《中國時報》。此前,黃智賢曾在1月3日發表文章《和平統一的開始》,隨後又在1月7日發表反駁臺當局領導人蔡英文的《蔡英文要向民主前輩致敬,我笑了!》

  黃智賢1月8日文章《和平統一一國兩制,不然你要什麼?》全文如下:

  難道你認為,臺灣可以不明不白繼續下去?

  和平統一,那是臺灣最光明的未來。

  但我們也許因為愚昧和恐懼,自動放棄了即將到手的幸福。

  1

  習近平在告臺灣同胞書40週年紀念上,發表的“新告臺灣同胞書”,是大陸這段時間以來,對兩岸問題最明確,最具前瞻性的的一錘定音。

  整場演講,氣度恢弘,對臺灣誠懇殷切的撫慰和保證,把兩岸問題的根源,歷史的糾結,70年的分離,和未來的復興期許,用詳盡的路徑圖勾畫出來。

  2

  我們必須在這一代,結束國家的分裂,撫平歷史的創傷。

  越南在1976年統一,德國在1990年統一。

  而今,統一的越南與德國,造就國力的飛揚。

  經過沉澱與醞釀,越南全方位仿傚大陸的改革開放政策,今天成為亞洲最有爆發力的國家。

  德國則在柏林圍墻倒下的那一刻,奠定成為歐洲核心地位的基礎。

  國家統一,對從19世紀以來,飽受欺淩侵略的中國來説,更是民族復興的關鍵。

  3

  不可能“獨”,不願意統,這個局面,你是以為還能撐多久?

  統一是歷史不會逆轉的趨勢,是必然會發生的事。其實臺灣人心知肚明。

  臺灣需要和大陸統一,才能結束幾十年來,糾結在內耗和矛盾的精神分裂狀態。臺灣才能真正正常,找到自己的根源和去處。

  但最恐懼變化的,並不是人民,而是政客。

  因為政客要在最有保障的“大風吹”遊戲中,確保自己永恒的榮華富貴。

  我們為什麼要逼自己,活在政客的算計和搖擺之中?

  統一之後,臺灣人將可以馳騁在崛起的,14億同文同種同胞的大平臺。

  臺灣不是失去,而是得到。

  4

  追求統一,寫在“中華民國”的“立國精神”和“憲法”裏。

  有哪一個社會,是像臺灣這樣,把“憲法”當成衛生紙?

  而統一最好的模式,當然是和平。

  不願意和平統一,難道希望武力統一,兵連禍結,血流成河?

  5

  其實,一個中國,早是事實。

  臺灣人雖然拿的是“中華民國身份證”,至今在“中華民國憲政”下運作,生活。

  但可能並不常常想到,“中華民國”,當然就是中國。

  “Republic of China”,不是中國,是要叫做什麼“國”?

  這個“中華民國”,法統來自大陸,領土包含大陸,國民包含14億大陸同胞。

  是的,如果你拿的是“中華民國身份證”,那麼,大陸同胞,當然是我們的同胞。

  兩岸本是一體。

  分裂,是多少的不得已,多大的悲劇?

  到底是什麼理由,要兩岸繼續分裂下去?

  兩岸當然都屬於一個中國。

  就讓我們坐下來,尋找,探索一切,可以讓我們融合為一的方法。

  6

  “一國兩制”的設計,是因為大陸認知,也珍視臺灣的獨特經驗。

  這是對臺灣最大的尊重和體貼。

  讓臺灣人可以為中華民族,繼續淬煉製度和生活型態的實驗。

  不管成功與失敗,我們的情感和傳承,都將是中華民族的資産。

  一國兩制下的臺灣,只會加,不會減。

  許多人總是説,香港和澳門的“一國兩制”,是失敗的模式。

  但比較97前後,不論是民主,經濟還是尊嚴,港澳都比之前的殖民地地位,大幅躍進。

  7

  想一想,現在的兩岸,難道不就是廣義的“一國兩制”?

  如果我們在法制上,確立了“一國兩制”,那才真正保障了臺灣的未來。

  要知兩岸現在,從1979年停火以來,並沒有任何正式的和平協議。

  所以,其實國共內戰,現在是默契下的暫時停火。

  難道你真想這樣,永遠不明不白下去?

  但問題是,這個可能性是不會有的。

  一個中國,兩種制度。

  到底可以有怎樣的演化?現在不就正等著我們所有人的討論和想像?

  8

  習近平的告臺灣同胞書,標誌著兩岸,將從“求同存異”,進化到“聚同化異”。

  讓我們化解彼此的歧異。

  讓我們融合為一。

  讓我們在一起。

  讓國家統一。

  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臺灣所能找到,最美好的未來。

[責任編輯:張曉靜]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