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新階段新挑戰新商機——兩岸産業融合發展的廈門“風向標”

2018年12月06日 13:29:00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廈門12月5日電 題:新階段新挑戰新商機——兩岸産業融合發展的廈門“風向標”

  新華社記者孟昭麗 林超 賀飛

  兩天會議,八場分論壇,千余名兩岸工企業界人士,數十個簽約項目……以“融合新舉措 共用新商機”為主題的2018兩岸企業家峰會年會取得豐碩成果,于5日在福建廈門落幕。此次年會上,兩岸人士深度溝通對話,聚焦兩岸産業融合發展的“新階段”,分析當前經濟形勢的“新挑戰”,共商把握“新機遇”的方法路徑,達成了諸多共識。

   新階段:融合發展升級

  “現代服務業及文創産業合作推進小組”專題論壇上,臺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和廈門國際商會簽署了合作備忘錄,結為“姐妹會”。

  年會上,包括上述項目在內的30多項覆蓋農業、資訊産業、醫療健康産業、文創産業等兩岸合作協議現場簽約,涉及金額超過100億元人民幣,反映了兩岸企業家峰會的活力與實效。

  順應兩岸産業合作的大趨勢,兩岸企業家峰會社團2013年成立以來,至今成功舉辦了六次年會。峰會已成為兩岸企業界最有影響的交流平臺,見證並推動了兩岸産業合作不斷走向深化。

  為適應新形勢下兩岸經濟發展和産業合作需求,兩岸企業家峰會今年重新調整産業合作推進小組,繼續開展常態化的産業對接與交流。與會人士指出,這準確回應了兩岸業界的共同期待。

  關於從“文化創意産業合作推進小組”到“現代服務業及文化創意産業合作推進小組”,臺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秘書長黃文榮指出,這一調整拓展了小組合作視野,“今年除文創領域,還增加了運動、旅遊、物流、貿易等諸多領域新業態的交流,希望從中可以找到未來消費市場的新方向”。

  與會業界人士認為,今年2月大陸公佈惠臺“31條措施”,各地紛紛出臺細則認真落實,推動兩岸産業合作進入融合發展的新階段。

  新挑戰:壓力變契機

  今年以來,世界局勢複雜多變,世界經濟發展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增多。同時,大陸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

  臺灣理律法律事務所執行長李家慶在年會上受訪時表示,大陸企業和臺商都面臨新挑戰,遭遇到成本上漲等方面的壓力。

  “危機也是轉機。”全國臺企聯榮譽會長郭山輝認為,挑戰必須面對,傳統産業必須轉型升級。當前,大陸在擴大市場、用地保障、稅收、補貼、融資、信用等六大方向鼓勵支援臺商發展,為臺企轉型升級提供了強有力支援。

  “大陸創新環境與網路環境的領先優勢,是臺商的機遇。”富士康科技集團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郭臺銘注意到,大陸最近出臺很多鼓勵創新的政策,在科研方面不斷加大投資。

  與會兩岸業界人士認為,不管國際國內形勢如何改變,兩岸經濟合作穩定發展大勢沒有變。統計顯示,兩岸貿易額今年逆勢增長,顯示兩岸經濟合作具有堅實基礎和強大動力。

  首家赴臺投資的大陸高科技企業福建新大陸科技集團2009年布點寶島,在條碼技術上與臺灣企業開展合作,共同開拓國際市場,成果頗豐。“兩岸企業合作是互利互補的。”該集團CEO王晶深有感觸地説,“大陸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為更多臺企提供了共用發展的機遇,希望臺企乘勢而上。”

  企業家們在年會上表達了共同願望:面對挑戰,兩岸企業應凝聚力量,尋求升級版的兩岸合作新模式。

  新機遇:掌握髮展制高點

  臺灣青年、唯晶科技創始人詹承翰團隊“創新領域的VR(虛擬現實)內容研發”項目,5日在年會上獲頒第三屆兩岸青年創新創業大賽總決選第一名。

  “項目將落地福建平潭,公司已成立,團隊進駐也將開始。”詹承翰對未來信心滿滿。

  臺灣17創聯盟加速器執行長林子凱指出,在大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及消費升級的大環境下,有很多適合臺灣中小企業及青創團隊前來發展的空間,希望他們在大陸這個潛力巨大的市場上,追逐夢想,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在本次年會上,資訊技術、節能環保、生物、文創、現代服務業、農業等産業的新投資機會,吸引了兩岸企業家的目光。

  “公司跨境電商品牌運營業務在大陸保持年20%至30%的增速。”臺灣樂利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執行長施凱文説,2015年接觸跨境電商後,公司協助臺灣以及海外品牌在大陸做運營,“兩岸合作定會越來越頻繁”。

  臺灣業界人士在此次年會上欣喜地“接收”到重要信號:大陸致力於為臺商提供良好服務的政策取向一以貫之,對臺灣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各項政策和服務只會越來越好。許多人對大陸方面支援臺企分享“一帶一路”建設商機深感興奮。

  “臺商有豐富的國際化投資、運作經驗,大陸有充沛的投資資金。”臺灣經濟研究院兩岸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陳華升説,臺企可借其技術、創新能力,結合大陸的製造、行銷等優勢,共同開拓“一帶一路”市場。(參與記者:付敏、黃鵬飛、顏之宏)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