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十九大後中美關係 臺學者指不會掉入修昔底德陷阱
中新社臺北12月9日電 (記者 劉舒淩 楊程晨)臺灣大學政治係副教授唐欣偉等多位學者9日在臺北指出,中美彼此有強烈的經濟依賴、美方長期需要大陸合作,多重因素決定了雙方不會掉入“修昔底德陷阱”。
臺灣“國際關係學會”9日在臺大舉辦“中共十九大後外交與區域安全”學術研討會,中美關係發展趨勢受到強烈關注。
解讀十九大報告有關國際環境的論述,唐欣偉認為,報告強調大陸仍處在發展的戰略機遇期。
他指出,美國學者將美、中分別比作斯巴達、雅典,或引起很大爭議;大陸方面不願意與美正面衝撞,這與修昔底德的敘事有很大差異。
在評論唐欣偉的論文時,臺大政治係教授徐斯勤就中美不會掉入“修昔底德陷阱”提出補充看法。其中包括,中美彼此強烈的經濟依賴,可有效防止衝突。特朗普能夠當選是因為美國經濟遭遇重大問題,民意希望他能提升經濟而非引發新衝突。美方也不可能在中美對立情況下處理朝核問題,長期來看還有諸多熱點議題需要大陸合作。
安全領域專家、中央警察大學教授汪毓瑋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中美之間在經貿、地緣政治等問題上的競爭一直存在,雙方關係的常態就是起起伏伏。以美國的利益和戰略思考,美方並不希望兩國發生重大衝突。
政治大學博士陳麒安在其《中共十九大後的中美關係》論文中也指出,特朗普上任後的美中互動關係,基本上符合了“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新型大國關係概念。縱使雙方偶有若干爭執,但並未因此造成關係退化。
他説,特朗普希望將國家資源集中在國內議題,首要目標是重振美國經濟。
“修昔底德陷阱”一詞源於古希臘歷史學家修昔底德。他認為,雅典的崛起以及這種崛起在斯巴達引起的恐懼,使兩國間戰爭不可避免。(完)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