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兩岸交流三十年講述】商團圓

2017年11月22日 13:35:00來源:台灣網

  【題記】今年是海峽兩岸同胞打破隔絕狀態開啟交流交往30週年。30年來,兩岸人員往來和經濟、文化、社會聯繫達到前所未有的水準,為兩岸關係緩和、改善與和平發展奠定了基礎。兩岸同胞在30年的交流交往中,既共同見證了兩岸關係跌宕起伏的發展歷程,也發生了許許多多令人難忘的故事。一段文字講述感人故事,一張照片記錄精彩瞬間,一段視頻珍藏難忘記憶。回顧過去,展望未來,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是過去30年來兩岸關係發展中的親歷者、推動者和見證者,以及關心和支援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海內外同胞。他們通過講述自己或身邊人所經歷的真實故事,續寫“兩岸一家親”同胞親情。


老臺商王江明1997年從臺灣淡水來到大陸,退休後在廈門開了一家麵包體驗店。圖為王江明向記者介紹麵包産品。

  從前,他們懷著赤子之心,一腔熱忱。

  王江明:我見證了中國經濟的發展奇跡,非常榮幸能夠參與到這個大潮裏面。

  後來,他們抱著躊躇滿志,追夢青春。

  呂紹園:就是想自己出來創業自己做,當初來的時候好像是回到自己家的感覺。

  現在,兩岸同胞彼此扶持,互利共贏。

  吳小貴:相互幫忙,資源整合。

  唐永紅:讓兩岸經濟關係照顧兩岸的民眾。

  “回眸兩岸民間交流30年”特別節目《盼團圓》。請聽:第3集:商團圓


  在福建省廈門市,記者見到了老臺商王江明。他1997年從臺灣淡水來到大陸,經營著一家麵包體驗店,見證了大陸經濟從剛剛起步到振翅騰飛的過程。


  在大陸經營麵包體驗店的老臺商王江明(右一)從高雄“三顧茅廬”請到了著名烘焙師鄧宇鈞(右二)來廈門一起做麵包。圖為老少臺商接受央廣記者李金鑫(左一)採訪。

  王江明:那時候的景象跟現在完全不一樣了,以前旁邊都是低矮的破舊房子。現在是做得非常漂亮,老百姓有錢了,生活水準提升了。我其實這十幾年見證了我們中國經濟的奇跡,我也是非常榮幸能夠參與到這個發展的大潮裏面來。

  記者:這是不是也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很多臺商選擇到大陸來創業工作?

  王江明:對,這絕對是一個因素。這十幾年來,更多的臺灣同胞和大陸同胞彼此認識。臺灣的青年到大陸來創業,這是一個潮流,一個趨勢。

  王江明(右二)和他的創業夥伴鄧宇鈞(左二),老少臺商攜手創業在當地傳為佳話。圖為採訪組和他們在麵包店前合影。

  祖國大陸推行的改革開放,推動了兩岸經貿的新發展,經貿交流成為兩岸民間交流最主要的載體。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唐永紅。


  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唐永紅長期研究兩岸商務、經貿交流。圖為唐永紅接受央廣記者採訪。

  唐永紅:臺灣當時在資本技術以及管理方面有優勢,大陸在土地成本、勞工成本、市場方面有優勢,這種互補性就為兩岸經濟關係的發展提供了潛在的條件和基礎。

  隨著大陸經濟的騰飛,在大陸活躍的臺灣同胞,也發生了從老臺商到新臺創的轉變。在廈門兩岸青年創業基地,記者採訪了去年來大陸創業的臺灣青年呂紹園。


  臺灣青年呂紹園(右)2016年放棄了原本薪水優沃的工作,帶著電子商務的夢想來大陸創業。圖為接受央廣記者李金鑫採訪。

  呂紹園:我是2016年1月開始正式在這邊落地,開始申請公司。

  記者:當時為什麼會想到來大陸來創業呢?

  呂紹園:首先是因為臺灣的環境越來越差,然後大陸這邊在提倡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那我們就過來了。這邊機會很多,廈門政府支援青年創業的政策也都還不少。

  記者:通過創業,有沒有交到大陸的好朋友呢?

  呂紹園:當然有,我現在有很多這邊的朋友,會一起做合作。因為大家都是炎黃子孫龍的傳人,所以我們當初來的時候也感覺好像是回到自己家的感覺。

  記者:實際上這種交流是擋不住的。

  呂紹園:當然是有這種感覺。

  當前,大陸經濟社會穩定發展,創業創新氛圍濃厚,設立了53個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基地和示範點,為兩岸青年放飛夢想、施展才華提供了重要平臺。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唐永紅。

  唐永紅:大陸本著兩岸一家親的理念,讓臺灣同胞,特別是青年人,能夠分享到大陸發展的機會。共同利益增加的基礎之上,有助於雙方共同觀念的養成,也有助於國家認同的建構,最後是有助於兩岸能夠和平走在一起。

  精於“閩南茶道”的吳小貴是土生土長的福建人。他原本在廈門經營一家創投公司,隨著兩岸青年創業基地越來越多,吳小貴和他的團隊開始更多考慮,如何向來大陸創業的臺灣青年提供支援。


  吳小貴(右一)原本是廈門一家創投公司的董事長,隨著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基地在大陸像雨後春筍般出現,吳小貴和他的團隊開始轉移工作重心。目前,他們致力於向前來大陸創業的臺灣青年提供幫助。圖為吳小貴接受央廣記者李金鑫(左三)採訪

  吳小貴:我2014年開始籌劃,2016年我們拿到國家級的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基地,開始把大陸的資本和平臺,跟臺灣的産業相融合。我們的負責人,跟實際的操盤手,主要都還是臺灣同胞,這樣就解決了落地信任的問題,促使更多的臺灣年輕人到這邊來創業。

  記者:吳董你覺得臺灣青年在大陸創業有什麼優勢嗎?

  吳小貴:他們的思維比較縝密,更有服務意識。他們的服務意識對我們大陸的團隊是一個很大的促進作用。反過來,他們市場跟格局的不足,會被大陸的這些同事拓展,這兩邊是一個很好的融合。

  記者:兩岸的青年他們也是在相互影響、互補?

  吳小貴:相互幫忙,資源整合。成為朋友更重要,從這裡邊收穫的生活和情感,反過來會推動事業的巨大發展。

  記者:現在來看,兩岸關係趨冷的狀態,對於吸引臺灣青年來大陸創業,有沒有一些負面的影響呢?

  吳小貴:産業也好,人才的流動也好,就像河水一樣,要堵是很難堵的,關鍵是誰發展得好,誰的腰桿子硬,它一定會吸引人。

  去年以來,臺灣政局發生重大變化,在困難和挑戰面前,大陸在實現自身發展的同時,時刻把臺灣同胞的利益挂在心上。“十三五”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加強兩岸在農漁業、中小企業、電子商務等領域合作”,“完善臺灣同胞待遇政策措施,為臺灣居民在大陸工作、學習、生活提供更多便利”。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唐永紅。

  唐永紅:兩岸經濟關係發展到今天的狀態,臺灣同胞在大陸的投資創業有機遇也有挑戰。兩岸要體認到兩岸政治關係會影響到兩岸經濟關係,是否更能夠充分地整合雙方的互補性優勢,讓兩岸經濟關係照顧兩岸的民眾。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台灣網聯合報道,記者:穆亮龍等) 

[責任編輯:郭曉康]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