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兩岸交流三十年講述】情團圓

2017年11月21日 10:30:00來源:台灣網

  【題記】今年是海峽兩岸同胞打破隔絕狀態開啟交流交往30週年。30年來,兩岸人員往來和經濟、文化、社會聯繫達到前所未有的水準,為兩岸關係緩和、改善與和平發展奠定了基礎。兩岸同胞在30年的交流交往中,既共同見證了兩岸關係跌宕起伏的發展歷程,也發生了許許多多令人難忘的故事。一段文字講述感人故事,一張照片記錄精彩瞬間,一段視頻珍藏難忘記憶。回顧過去,展望未來,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是過去30年來兩岸關係發展中的親歷者、推動者和見證者,以及關心和支援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海內外同胞。他們通過講述自己或身邊人所經歷的真實故事,續寫“兩岸一家親”同胞親情。 

  記者採訪兩岸夫妻黃志道與陳贇。

  兩岸婚姻,喜結浪漫情緣

  黃志道:真的純粹是因為緣分。

  陳赟:我先生他是一個非常睿智的人,這個是最吸引我的。

  兩岸夫妻的男方黃志道來自臺灣,講述與妻子相戀經過。

  打破偏見,回歸愛情本質。

  陳赟:他媽媽一直都跟他説,“不要娶大陸的女孩子”。

  黃志道:如果説臺灣這方面有所改變,實際上對兩岸的互相了解,會有很大的幫助。

  郝紅梅:不管兩岸政局如何變化,它都沒有辦法阻擋兩岸有情人追求幸福的腳步。

  參觀夫妻倆共同經營的月子中心。  

  “回眸兩岸民間交流30年”特別節目《盼團圓》。請聽:第2集:情團圓

   

  洪雙飛:到了金門,很多人問,你們大陸挺不錯啊,為什麼要嫁來金門。我就開玩笑説,我爸爸以前炮打金門,所以我現在來金門,哈哈(笑)。

  説話的人叫洪雙飛,福建晉江圍頭村人,1992年她20歲,嫁給了金門小夥陳應超,是村子裏第一個嫁到臺灣的年輕人。圍頭村是距離臺灣金門島最近的大陸漁村, “八二三”炮戰曾在這裡打響。59年前,洪雙飛的父親洪建財在炮戰中表現英勇,受到部隊表彰,被稱為“戰地小老虎”。當時的洪建財很難想像,多年後,自己與對岸由“冤家”變成了“親家”。 

  洪雙飛:他不敢講,他叫他的朋友來講。

  記者:還是有點害怕?

  洪雙飛:對,來問我爸,看可不可以把女兒嫁給他?

  記者:你爸當時能同意嗎?

  洪雙飛:我爸爸是那種比較開明的爸爸,他不會説以前他炮打金門,哈哈(笑)。

  記者:那你嫁到金門的時候,兩岸開放交流才5年嘛,感覺還有那種緊張的感覺嗎?

  洪雙飛:金門以前駐兵比較多,後來我去的那幾年兵就已經慢慢在撤退了。

  記者:你有沒有跟你在金門的街坊鄰居聊一聊,他們是怎麼看當年的“八二三炮戰”的?

  洪雙飛:其實金門很多老人的祖籍都是在大陸,他們會講以前打仗的時候是怎樣怎樣,可是他們就不會説怪誰,或者誰不對。

  記者:那你到了金門,嫁過去之後,生活上能習慣嗎?

  洪雙飛:金門的一些習俗什麼的,跟這邊都一樣,比較像我們閩南這邊。

  記者:是,比如説大家都説閩南話。

  洪雙飛:也是很愛拜拜呀什麼的,哈哈(笑)。

  記者:現在這麼多年了,大家相處久了,是不是慢慢就自然一些?

  洪雙飛:可能是別人看我們的眼光有點不一樣,可是我們自己心裏其實是沒什麼差別。

  繼洪雙飛之後,先後有 143位圍頭新娘嫁到臺灣,遍佈臺北、高雄、臺南、臺中、金門、澎湖等地。昔日炮火相向,今日卻姻緣相融,圍頭新娘奏響了兩岸和平發展的幸福樂章。海峽兩岸婚姻家庭服務中心交流聯絡部負責人郝紅梅給出了一串幸福的數字。

  郝紅梅:截止到目前,在大陸辦理結婚登記的兩岸婚姻已經超過37.8萬對,而且這個數字還在以每年7千到1萬對的速度增長。在大陸,福建的兩岸婚姻最多,辦理婚姻登記已超過10萬對。


  記者採訪海峽兩岸婚姻家庭服務中心交流聯絡部負責人郝紅梅(左)。

  陳贇,一位廈門80後女孩,2005年在一次海峽公益活動中,與臺灣小夥黃志道結緣,相戀5年,組建了家庭。如今,夫妻倆共同經營著一家月子中心,事業做得風生水起。

  陳赟:我們是通過一次公益活動認識的,為了幫助先天性耳聾的孩子,捐贈人工耳蝸。我先生他們是捐贈方,當時我在醫院工作。

  黃志道:真的純粹是(因為)緣分。

  陳赟:哈哈(笑),我先生他是一個非常睿智的人,不管是在工作上,還是生活上,給了我很大的幫助和引導,這個是最吸引我的。

  黃志道:我太太她是一個心地很善良的人,而且她對我們這段關係非常真誠地對待,這是我們能夠持續下去的很重要的原因。

  陳赟:他媽媽一直都跟他説,“不要娶大陸的女孩子”。沒想到,最後還是……

  黃志道:有時臺灣的確是會對大陸的女孩子有一種刻板印象。

  陳赟:第一次見面比較冷淡,到我們真的結婚了以後,我的公公、婆婆其實是敞開心扉去接受我的。那時候因為懷孕生孩子,要回臺灣生。我一去,我婆婆給我買了好多衣服,公公幫我安排産檢,各方面都比我預期的要好。

  黃志道:是,真正會達成信任的過程,是實際在生活中有機會認識她,看到她的所作所為。

  陳赟:其實現在的婚姻已經沒有這麼多地域的限制了,在520之前,是往一個非常良性的(方向)發展。對我們在臺生活的這些大陸配偶,對於民眾,對於臺灣經濟,都是非常非常好的助力和推動,我覺得沒有必要倒退。因為現在往來已經非常常態化了,你沒有必要去做太多的限制。

  黃志道:而且,在這方面,如果説臺灣這方面有所改變,實際上對兩岸的互相了解,會有很大的幫助。

  陳赟:還有民眾互相之間的認識,其實會少掉很多隔閡。


  記者與兩岸夫妻陳贇、黃志道合影。

  隨著兩岸關係的巨變和大陸的發展進步,兩岸婚姻逐漸從大家熟知的老兵婚姻回歸愛情本質。海峽兩岸婚姻家庭服務中心交流聯絡部負責人郝紅梅説,自1989年大陸首例涉臺婚姻在廈門登記以來,兩岸婚姻數量不僅增長迅速,品質也大幅提升。 

  郝紅梅:兩岸婚姻最開始就是大家比較熟悉的老兵婚姻;到後來,很多臺商、臺企的臺幹和大陸居民之間的婚姻,就形成了第二階段的兩岸婚姻;現在的兩岸婚姻很多都是因為就學和就業相互結識,自由戀愛,然後結婚的,這應該説是一種情感基礎比較好的,更能夠反映婚姻真實狀況的兩岸婚姻。

  陳舒華,福建泉州人,廈門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2002年認識了臺灣女孩洪詩惠。兩人都出生於七十年代,分別畢業于中央音樂學院和臺北藝術大學。他們有著相似的藝術理想追求、興趣愛好和音樂藝術成長經歷。他們説著同樣“泉州口音”的閩南話,“鄉音鄉情”令彼此更為相近相親。 

  2007年,陳舒華和洪詩惠喜結連理。婚禮上,兩人共同譜寫了一首浪漫戀曲,在鋼琴上即興演奏,打動了滿座賓朋。 

  洪詩惠:德國有個很著名的作曲家舒曼,他太太也是很有名的鋼琴家克拉拉。舒曼曾經用他太太的名字編成一首曲子。我就想我們是不是也能以這樣的創作,我寫的樂曲主題就用我們倆名字的開頭字母轉換而來的,他是C,我是H,在德文的音階裏是Do和C,我們就用Do和C創作了一首曲子。

  近40萬個兩岸婚姻家庭如陳舒華和洪詩惠般琴瑟合鳴,續寫著兩岸一家親的幸福生活。海峽兩岸婚姻家庭服務中心交流聯絡部負責人郝紅梅: 

  郝紅梅:兩岸婚姻家庭就是傳承兩岸中華血脈,傳承兩岸愛情親情,也是傳遞兩岸和平發展信念的重要力量。不管兩岸政局如何變化,它都沒有辦法阻擋兩岸同胞之間的這種血脈相連的聯繫,也沒有辦法阻擋兩岸有情人追求幸福的腳步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台灣網聯合報道,記者:穆亮龍等)

[責任編輯:郭曉康]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