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80後"臺灣泰雅族姑娘圓夢:讓臺灣少數民族文化走得更遠

2017年05月26日 07:15:46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80後”臺灣泰雅族姑娘圓夢:讓臺灣少數民族文化走得更遠

  臺灣泰雅族姑娘石晏菱在福州三坊七巷街區開起了一家“原夢餐藝”,使得一個“臺灣少數民族文化博物館”呼之欲出。 記者劉可耕 攝

“原夢餐藝”位於黃巷深處的閩臺青年創業基地,是大陸首家臺灣少數民族餐飲文創綜合體。 記者劉可耕 攝

  “原夢餐藝”位於黃巷深處的閩臺青年創業基地,是大陸首家臺灣少數民族餐飲文創綜合體。 記者劉可耕 攝

  中新網福州5月25日電 泛舟、射箭、竹筏、樹屋。16個臺灣少數民族的部落意象,在去年初夏的時候,經臺灣泰雅族姑娘石晏菱的彩繪,躍上一列開進臺灣花東地區的火車,成為當地旅遊的一道流動風景線。

  如今,這些原汁原味的臺灣少數民族元素隨著石晏菱“登陸”而走得更遠。

  這位剛滿30歲的泰雅族姑娘,在福州三坊七巷古街區開起了一家“原夢餐藝”。作為民族文化的活化實驗場,一個“臺灣少數民族文化博物館”在這裡呼之欲出。

  “我確實想做一個活的、互動的博物館,來發揚臺灣少數民族文化資産。”石晏菱25日對中新網記者説,“這是我的夢想,也是族人的夢想。”

  “原夢餐藝”位於黃巷深處的閩臺青年創業基地,是大陸首家臺灣少數民族餐飲文創綜合體。這個閩臺青年創業基地則由五座連片的明清古民居改建而成,聚合了首批20余個臺灣青年品牌。

去年10月,作為臺灣文創人才,石晏菱受邀入駐三坊七巷裏的閩臺青年創業基地。 記者劉可耕 攝

  去年10月,作為臺灣文創人才,石晏菱受邀入駐三坊七巷裏的閩臺青年創業基地。 記者劉可耕 攝

  中午時分,年輕人在這裡三兩聚餐。和另外幾位來自臺灣的工作人員一樣,石晏菱穿的T恤印有泰雅族藝術家米路哈勇的畫作《生生不息》。

  指著T恤上抽象變形的圖騰,石晏菱告訴記者,這裡面有彩虹橋的守護和規範、有織布與捕魚的傳統。“我們把本民族的畫作穿在身上,想使大家了解泰雅族的生命態度:要求生活簡單就好,這也是一種堅持。”

  “原夢餐藝”裏,處處可見將文創融于生活的美學,別有一番臺灣少數民族風情:手織桌布呈現繽紛民族圖騰;魯凱族陶罐型的牙籤盒,阿美族八角星圖案的頭巾和布袋;墻角裏滿滿噹噹地陳列著多種民族的民俗器具。

“原夢餐藝”裏,處處可見將文創融于生活的美學,別有一番臺灣少數民族風情。 記者劉可耕 攝

  “原夢餐藝”裏,處處可見將文創融于生活的美學,別有一番臺灣少數民族風情。 記者劉可耕 攝

  魯凱人的盛大婚禮、排灣人的織布習俗、達悟人的豐魚祭,則以圖片的形式,高挂在墻上作為壁飾,或編輯成冊供客人翻閱,或匠心獨運製成文創商品出售,甚至於融入了每道菜品的“故事”。

  石晏菱並不打算改良口味或尋找替代食材來適應當地市場,她專程請來兩位臺灣少數民族廚師,以求口味地道。在“原夢餐藝”,蔬菜沙拉用布農人特釀梅醋調味,太魯閣和阿美族喜食的剝皮辣椒成為主打菜,泰雅人和賽夏人的傳統野生食材馬告令烤肉口感格外豐富。

  “泰雅語中,馬告有生生不息的意思。目前,馬告只能靠人工到深山摘採,特別不易;但這食材無可替代,這是我們的飲食文化。”石晏菱説,臺灣少數民族特有的天份和文化資産,包括音舞律動、山野風情、生活美學和圖騰象徵等等,她都將以不同的形式引進,“用多種‘對話’方式進行傳承。”

  去年10月,作為臺灣文創人才,石晏菱受邀入駐三坊七巷裏的閩臺青年創業基地。近年來,大陸鼓勵和支援臺青來創業,僅福建就構建8個兩岸青年創業基地,向臺灣專才連發招賢榜,催熱臺青來閩創業潮。

  不到半年間,石晏菱已連辦多場體驗式活動。擔任臺北大學、烏來博物館等多家機構織布飾品文創特聘講師的沈美露,受邀而來傳授古法編織;“五一”小長假期間,又有13位老中青三代山舞藝人,來此展演臺灣民族舞蹈和歌謠古樂。

  福建對臺青來閩創業就業優惠政策的加持,三坊七巷客流量日超10萬人次的假日經濟,讓石晏菱對“原夢餐藝”的未來“有很大信心”。她表示,希望探索連鎖加盟模式。

  石晏菱的泰雅族名為阿碧伊勇,她説,“我們的族名並沒有特別故事,但我人是有責任的,希望自己給予更多族人信心,為了傳承文化勇敢地走出來。”(中新網記者 林春茵)

[責任編輯:齊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