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籍全國政協委員王天戈。(台灣網 吳曉寒 攝)
點擊收聽《我的履職故事——臺籍全國政協委員王天戈》→
導語:三月的北京,寒冬漸退,暖風徐來。這裡再次迎來了來自全國各地的代表、委員,他們匯聚一堂,共商國是。中國正式進入“兩會時間”。在全國政協委員中有這樣一群人,有年少青蔥時來大陸發展的“臺胞前輩”,也有生於大陸、長于大陸的“臺胞二代”。他們積極推動兩岸交流,為廣大臺胞們謀福祉、訴民情,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臺籍全國政協委員。此次“兩會”期間,台灣網為您特別奉獻“我的履職故事”系列原創作品,聽一聽在他們的履職經歷中,有哪些難忘的人、難忘的事……
去年7月7日參加全國政協的雙週協商座談會,這個座談會主題是(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這個主題又是我多年關注的一個話題。因為我是生活在吉林,作為農業大省,秸稈量很大,每年大約有4000多萬噸的秸稈,基本上也有一些利用,但效果並不是很好,也很關注秸稈綜合利用。
從2008年開始也搞了一系列的調研,從2008年到2013年,基本上就是在研究秸稈的去處。從剛開始也不太了解這個秸稈究竟能做一些什麼,從黑龍江到海南中間走了十多個省,也了解了好多秸稈轉化的企業,也了解了一些技術路線,同時對發改委推出的秸稈應用的五個方面十九條技術路線也進行了一些深入研究。在這個基礎上,覺的秸稈只有通過厭氧發酵獲得沼氣再提存成天然氣的這個路線是最科學的。因為他是利用了自然規律,本來大自然産生的這些生物質資源不加以人工影響最後的結局都是腐爛,而厭氧發酵就是利用了這個腐爛的過程,只不過是把這個過程放在一個密閉的容器裏面去運作。
大量的秸稈通過這種形式轉化可以獲得大量的有機肥。因為每噸秸稈轉化後大約可以獲得200公斤的有機肥。如果像吉林省這4500萬噸秸稈要是都轉化了的話,可想而知這個有機肥量是非常大的,完全可以實現替代化肥的這種功能。這個對生態環保也是非常有意義的。
我在雙週協商座談會上做的這個(口頭)發言題目就是《把生物天然氣納入國家能源戰略》,這個也是基於前面的研究得出的結論。因為我們國家天然氣佔一次能源比重比較低,現在應該還不超過6%,國際上最高水準已經達到了33%,平均水準在20%多。
應該説我們這個差距還是比較大的。但是我們天然氣的供給能力,還有一定的問題。比如説每年都要進口大概接近70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如果要是秸稈資源轉化這個渠道打開的話,建立起規模化的、分佈式的清潔能源産業基地,就可以很輕鬆的化解這個矛盾,實現發改委到2020年實現天然氣佔一次能源比重10%的這個指標。應該説這個會臺盟還有其他四位盟員(參加),也在這個會上做了相關的發言,這個會在推動秸稈綜合利用上還是發揮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到2016年12月份,國家發改委、能源局就出臺了生物質能發展的“十三五”規劃,這個規劃裏面明確提出生物質能應用的方向,到2020年增加投資1960億,其中要有1200億投入到生物天然氣産業裏面。這個我覺得對我們是一個極大的鼓舞。今年1月份發改委和農業部又出臺了農村沼氣發展的“十三五”規劃,這裡面也明確提出發展的目標和方向。我就覺得作為一個委員,通過這種形式履職,也是充分發揮作用,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一些貢獻。
應該説作為一名委員才有了這樣的平臺,有了這樣的平臺,這些年堅持這樣的研究方向也有了這樣的結果,很欣慰。
歡迎關注台灣網特別報道,我是全國政協委員王天戈,這是我的履職故事。
王天戈個人簡歷:
1984年—1991年在農安縣農業機械化學校任教師;
1991年—1995年任農安縣哈拉海鎮鄉鎮企業委員會副主任;
1995年—1996年任農安縣哈拉海鎮副鎮長;
1996年—1997年任農安縣政府縣長助理;
1997年—2002年任農安縣人民政府副縣長;
2001年當選為臺盟吉林省委副主委;
2002年—2002年任吉林省鄉鎮企業管理局 副局長;
2002年、2007年和2012年分別當選為第六、七、八屆臺盟吉林省委主委;
2003年當選為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
2010年10月增補為全國政協委員;
2013年3月當選政協十二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
[責任編輯:吳曉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