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感念兩岸土 深情寄歌聲——新北追思會上憶莊奴

2016年10月31日 08:02:54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莊奴之子黃浩然(左一)、學生高原(左三)等人以歌聲懷念莊奴。(本報記者 張 盼攝)

  無緣何生斯世,有情能累今生。與喬羽、黃霑並稱“詞壇三傑”的臺灣詞作家莊奴,在其九十五載的人生中,60多年筆耕不輟,共留下3000余首歌詞,其中不少是膾炙人口的情歌。《甜蜜蜜》、《小城故事》、《又見炊煙》等風靡兩岸的鄧麗君歌曲,多數便出自他的手筆,《冬天裏的一把火》、《走過咖啡屋》等作品也是傳唱不絕。

  莊奴1921年生於北京,抗戰爆發後響應“十萬青年十萬軍”,曾歷經烽火戰亂命懸一線,後於1949年輾轉來臺,與大陸親人40年不得相見,刻骨鄉情化作筆端沉吟。今年10月11日,莊奴的人生畫下休止符。10月29日,全球首場追思音樂會在臺灣新北市舉行。

  寫首好歌快樂無窮

  在由臺灣慈濟基金會舉辦的追思會上,莊奴的妻子鄒麟、兒子黃浩然、學生高原和邱琳、臺灣知名導演李行等嘉賓,與現場2000余名歌迷以歌聲串聯回憶。

  “一事無成,兩袖清風,寫首好歌,快樂無窮。”黃浩然在現場道出父親的心聲。臺灣男歌手高原是莊奴的大弟子,陪伴其走過三十載,名為師生,情同父子。

  “老師真的特別照顧學生。”高原説,上節目、搞活動、參加歌唱比賽,莊奴都一路陪著。被莊奴認作“小鄧麗君”的重慶學生邱琳對記者説,2005年紀念鄧麗君的全國巡演開始,幾十個城市上百場演出,莊奴不顧高齡,大部分時間都作為嘉賓為學生站臺。

  高原向記者回憶往事,前年在重慶,莊奴對他説“老師對不起你,成也莊奴,敗也莊奴,都是老師害了你。”“其實他早期寫了那麼多非常流行的歌曲,也可以寫一個很主流給我,他説他偏不給我。”高原説:“老師的歌以前大多是寫給唱片公司或給藝人量身打造,他其實有個理想,寫歌表達自己對故鄉和家人的愛,就做了一系列大地情懷的歌曲由我演唱。”

  用歌詞傳遞思鄉情

  “少小離家老大回,相擁親人灑熱淚。左鄰右舍爭相問,幾時定居幾時歸。”歌曲《還鄉》的音樂錄影帶中,鬚髮盡白的莊奴伸手拭淚。

  1942年,從北平中華新聞學院畢業的莊奴投考空軍,掉頭一去風吹黑髮。南渡黃河,有感於中華民族苦難深重,以雄渾壯闊的“黃河”之名自稱,身份證上的姓名也由本名王景羲調整為此並終身維持,這也是其子黃姓的由來。

  1945年抗戰勝利,莊奴回京探母,沒曾料想,這一面竟成為永訣。內戰時再度離家,1949年飄搖渡海,直至1990年,莊奴重回故土,已是雪滿白頭。飛機即將降落首都國際機場,莊奴始終不敢望向窗外暌違已久的山河,眼淚簌簌而落,稱自己“近鄉情怯”。

  世事滄桑,舊跡難尋,衚同裏的家,莊奴已經找不到了。千言萬語無從談起,莊奴首先問妹妹:媽媽在哪?得知自己去臺灣之後沒幾年,媽媽便已離世,他淚如雨下。莊奴由此感到責任在肩,要用歌詞傳遞海峽兩岸老兵思鄉之苦、遊子對故鄉之愛。

  臨終不忘兩岸土

  有感於宋代詩人晁補之《視田五首贈八弟無斁》中“莊奴不入租,報我田久荒”的詩句,他將“莊奴”用作筆名並解釋道,“莊奴用鋤頭耕種,我用筆寫詞,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輕歌曼咏從此漸趨深沉,多有家國之嘆。

  此後莊奴頻繁往返于兩岸間,並參與多項海峽兩岸共同舉辦的文藝活動。在此期間他與重慶女子鄒麟相識,逐漸從摯愛的原配陳孟華離世的陰影中走出,並長住于重慶,將其視作“第二故鄉”。

  “今年年初我在臺北最後一次見到老師,他握著我的手説,老師現在身體不行了。哪天老師不在的時候,你要記得回到我大陸的家。臺北的家前面有個小花園,去幫我挖一塊土,還有我最愛的那棵老樹,去幫我拿幾片葉子,記得幫我帶回重慶。”高原向記者説起這段,幾度哽咽。

  高原依照老師的囑託,在10月15日公祭時將兩岸的泥土合攏一處。“老師臨終不忘兩岸的土,也希望我和邱琳達成他的心願,做兩岸情歌對唱的搭檔。我們一定爭取幫老師完成這個心願。”

 

[責任編輯:齊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