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媽祖故鄉”的新傳説

2016年05月25日 10:52:00  來源:新華社
字號:    

  不同的人因為媽祖文化匯聚於此:文物工作者努力整理“海絲”記憶裏一處處古橋、古港、古廟的印跡;臺商正為湄洲島上即將運營的“海釣平臺”招工;學者籌劃著將於下半年舉行的國際媽祖文化學術研討會……

  近日,記者來到福建莆田,探訪“海上和平女神”媽祖的故鄉,聽到了幾個關鍵詞:“十三五”、“海峽兩岸”和“海上絲綢之路”。

  海洋基因與大愛精神

  西元960年,一位名叫林默的女子誕生在莆田市湄洲島,以其扶危濟困、救助海難的傳説聞名於世。千百年來,媽祖文化傳播到了世界各地。

  “有海水的地方就有華人,有華人的地方就有媽祖。”作為莆田市文物管理委員會辦公室主任,連金焰對媽祖文化古跡如數家珍。他認為,媽祖是古代海上航行者與大自然搏鬥的精神支柱,是莆田對海上絲綢之路文化遺産的巨大貢獻。

  如今,莆田市正著力打造世界媽祖文化中心,積極參與聯合申報海上絲綢之路世界文化遺産工作。連金焰將很快迎來中國文化遺産研究院、中國水下文化遺産保護中心的專家,他們將對湄洲媽祖祖廟和賢良港天后祖祠等文物進行考察,編制申報文本。

  媽祖文化包含著海洋精神,也包含著大愛精神。今年3月,“發揮媽祖文化等民間文化的積極作用”寫入“十三五”規劃綱要。

  事實上,早在2009年,媽祖信俗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成為中國首個信俗類世界遺産。媽祖信俗以崇奉和頌揚媽祖的立德、行善、大愛精神為核心。

  莆田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唐炳椿説,“媽祖故鄉的人,看到有人遇險常會施以援手,留下許多救助臺灣漁民的佳話。”

  湄洲媽祖祖廟董事會董事長林金榜告訴記者,前幾年他們開始設立“媽祖大學堂”,去年成立了湄洲媽祖慈善基金會,希望弘揚媽祖精神,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兩岸紐帶與投資熱土

  千百年來,大陸移臺民眾把媽祖作為保護神帶到臺灣,一批批臺灣同胞跨海前來朝拜媽祖故鄉。

  來自臺灣彰化的陳清哲4月下旬第一次來到湄洲島,就被這裡的沙灘和海浪所吸引。近一個月來,他每天都會逛逛環島路,或到媽祖祖廟看看。擁擠的人潮中,他總能聽到熟悉的鄉音。“臺灣媽祖信眾太多了,他們喜歡來湄洲島。”

  據不完全統計,臺灣現有媽祖宮廟5000多座,媽祖信眾1800多萬,佔臺灣地區人口總數的70%左右。

  湄洲島管委會臺辦主任唐國清告訴記者,每年來湄洲島謁祖進香的臺胞超過30萬人次。截至今年4月,這一數據累計已超過350萬人次。

  林金榜説,臺灣前十大媽祖宮廟都與湄洲媽祖祖廟“締結至親”,另外還有1300多家臺灣媽祖宮廟與湄洲媽祖祖廟建立經常性的聯誼交流關係。

  媽祖故鄉是吸引陳清哲前來投資的一個重要原因。一年前,他們幾個臺商開始籌劃在湄洲島打造“海上休閒娛樂平臺”。如今,兩岸合資的公司已于3月註冊,註冊資本人民幣1000萬元,主要經營領域為海灘娛樂活動、海上垂釣、水産養殖及餐飲服務等。陳清哲已找好了工人,期盼月底能開工。

  媽祖文化是連接兩岸同胞心靈的一條紐帶,也促進了兩岸經貿發展。根據莆田市臺辦統計,全市共累計審批臺資企業475項,合同總投資額10.48億美元,實際利用臺資6.76億美元。

  民族瑰寶與世界財富

  “我連續十年到湄洲島拜媽祖。這次又帶了40多個人過來。”記者在湄洲島上偶遇泰國華人卓錦松一行。他説,泰國等地有很多媽祖廟,而且新建的媽祖廟仍在增加。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世界30多個國家和地區共有上萬座從湄洲媽祖祖廟分靈出去的媽祖廟,有約3億人信仰媽祖。2015年來湄洲島朝拜媽祖的海內外信眾達到430多萬人次。

  千百年來,浸透著中華海洋文化基因的媽祖廟默默傳播著中華文明,講述著中國故事;千百年來,媽祖文化在默默踐行著自由、文明、包容、和諧、正義、合作、共贏等海上絲綢之路精神。

  這正是莆田學院媽祖文化研究院副院長林明太研究的重要內容。他説,媽祖文化是世界性文化,涵蓋面非常廣,航海、經濟、外交等等都在其中。“可以説,媽祖文化是儒釋道文化與海洋文化的結晶,是東方海洋文化的典型代表。”

  2015年,國際媽祖文化學術研討會在湄洲島舉行。來自韓國、日本、澳大利亞、加拿大、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多個國家的學者與會,研討媽祖文化在“海絲”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分佈情況,以及如何利用媽祖文化增進各國各地的交流與合作。

  林明太告訴記者,今年的學術研討會將於10月舉行,屆時將有更多國家和地區的學者圍繞“媽祖文化與海上絲綢之路”主題進行研討。(記者許雪毅 鄭良)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