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臺媒:臺經濟大逆風來襲 不能再“坐而談”

2015年08月09日 08:13: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臺灣第二季經濟成長率跌為0.64%,臺灣《聯合報》7日社論表示,如此大幅下滑,臺灣今年經濟成長形勢頓時由“保三”變成“保二”,這已預告了經濟大逆風的來臨。面對經濟不景氣現狀,當局不能只是坐而談,必須長短期並進,重視內需商機,建設項目則要能貼近庶民需求,必須要“有感救經濟”,才能獲得全民支援。

  文章摘編如下:

  今年上半年,“財經部會首長”多次預告:下半年臺灣經濟發展可望逐漸轉佳,彌補上半年成長火力的不足。但時序已進入八月,各項經濟指標仍然未見好轉的跡象,情勢難以樂觀。這一波景氣寒風,主要受“出口衰退”與“內需不振”的雙重影響。

  財政部門預訂今天公佈進出口統計數據,而各界預估7月出口將出現連續第六個月衰退,這將是繼2012年臺灣出口“連六衰”之後,出口再陷低潮。

  臺灣出口衰退,主要是受全球景氣復蘇力道疲弱,加上原油價格走跌,島內石化相關産品出口轉弱,皆互為關聯。經濟學者普遍憂心,臺灣出口非短期政策能救,未來挑戰只會愈來愈大。更值得注意的是,近年臺灣出口陷入低潮的迴圈週期有縮短的趨勢,過去每隔四、五年會有一波出口低潮,但現在週期逐漸降至三年。

  在內需方面,臺灣超額儲蓄率將攀升至15.52%,是28年來的新高。超高額儲蓄意味,民間資金找不到投資方向,資金放在那裏變成呆錢。由於民間投資與當局投資均不足,今年超額儲蓄將比去年增近兆元,但這些錢都無法化為經濟成長的動力。

  民眾與企業界期待的,當然不只是“檢討與補強”,而是要拿出有亮點、帶有動力的積極作為。回顧近年來當局拼經濟的模式,常喊的口號是産業升級與出口拓展,但始終成效不彰,使民眾對拼經濟日漸無感。

  不可否認,“財經部會”用人佈局的失當,是造成經濟動能不足的主因之一。我們談的,並不是當局要如何對産業下指導棋,或將島內資源優先分配用於發展某些産業等;而是目前整個“內閣”的財經大腦,根本不足以對臺灣經濟的優劣作出有效分析,遑論對未來的發展作出前瞻的規劃。

  在經濟起飛年代,經濟部門和“經建會”扮演著火車頭的角色;而如今,經濟部門不知所為何事,最明顯可見的功能似乎只在發表景氣預測。失去火車頭的前導,經濟列車怎麼會有足夠動力?

  要讓臺灣度過這一波景氣寒冬,當局不能只是坐而談,必須長短期並進,重視內需商機,建設項目則要能貼近庶民需求,必須要“有感救經濟”,才能獲得全民支援。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張玲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張玲

原稿件來源:中國新聞網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