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廖信忠再續“臺灣這些年” 與大陸同胞聊家常

2015年01月16日 08:34: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題:廖信忠再續“臺灣這些年”與大陸同胞聊家常

  作者 鄭巧 袁珊

  “在不同的時期,大陸民眾對臺灣有不同的‘想像’。之前,大家對臺灣的‘想像’比較‘符號化’,以日月潭、阿里山為代表。”臺灣青年作家廖信忠近日在北京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説,2011年開放個人遊後,兩岸交流雖有增加,但大陸民眾對臺灣的認識仍存在表面化情況,有些歷史脈絡還需厘清。

  去除“想像”,讓大陸民眾了解臺灣普通民眾的真實生活和想法,是37歲的廖信忠近些年努力的方向。

  在臺北長大的廖信忠,2007年隻身來到上海,在一家臺灣進口食品公司工作。閒暇時,他會在天涯論壇上發表文章,結合親身經歷講述近30發生在臺灣的大事件和小故事,“聊家常”的方式頗受網友歡迎。這些文章隨後以《我們臺灣這些年》為名結集出版,風靡兩岸,暢銷近百萬冊。

  時隔五年,《我們臺灣這些年2》于去年年底出版,該書繼續以“一個臺灣青年寫給13億大陸同胞的家書”形式出現,將在第一本中簡單提到的眷村、族群等議題作了延伸,並花大篇幅介紹了蔣氏家族和民進黨的發展史。

  “內容上更聚焦,很多是解答讀者對上一本書中感興趣卻又不大理解的地方,比如眷村。”在廖信忠看來,眷村不該只是舞臺劇《寶島一村》裏呈現的美好和諧一面,還有來自大陸不同省份居民的衝突,也有人性的陰暗,這些也應讓人知道。

  2010年上交書稿後,在等待審閱通過的四年間,廖信忠遊歷了大陸的大江南北,足跡遍佈除西藏、雲南和貴州以外的大部分省份。“我喜歡探險,曾徒步從河南穿越太行山脈到山西。”他笑著説,“在旅途中,還經常會被人拉著探討兩岸關係和政策”。

  廖信忠也常應邀為媒體寫文章,發表自己對兩岸議題的看法。臺灣“九合一”選後,曾回臺投票的廖信忠寫下了《沒有永遠不變的支援者》一文。他指出,“首投族”(達到法定投票年齡,第一次參與投票的年輕人)在這次選舉中起了決定性作用。臺灣30歲以下的年輕人不再像“60後”、“70後”一樣從“統獨”或“藍綠”出發去思考問題,他們更關心與社會正義相關的議題。

  為了生活,曾在巧克力廠工作過的廖信忠還開起了淘寶店,賣自己做的巧克力。寫書、旅行、做巧克力,在旁人看來,他的生活中充滿了時下臺灣年輕人追求的“小確幸”(微小而確實的幸福)。但廖信忠對所謂“小確幸”卻不以為然:這幾年臺灣經濟發展緩慢,年輕人沒有“大確幸”,心裏焦慮,轉而追求“小確幸”,實際上只是種逃避。

  近日,馬雲、雷軍等大陸企業家先後在臺颳起旋風,兩人還分別設立基金幫助臺灣年輕人到大陸創業。廖信忠對此頗為讚賞,在他看來,臺灣現在的財富基本上掌握在50歲以上的人手上;在大陸,年輕人可以有更大舞臺。

  在上海生活了八年的廖信忠已習慣説“去臺灣”、“回上海”。他感慨,“大陸變化非常快,這30年所發生的事情,濃縮了歐美等國家一兩百年的變化。我可以近距離的觀察這種改變,是件很幸運的事,也許再經積澱,以後能寫一些觀察大陸的文章”。

  未來,廖信忠的工作重心仍將放在《我們臺灣這些年》系列上,計劃再出兩本書,一本探討臺灣近30年來的經典流行歌曲背後的社會氣氛;另一本講述1949年赴臺老兵的故事,通過調查和專訪,呈現他們的生活狀態。

  寫給大陸同胞的家書,廖信忠還將一直寫下去,以一位普通臺灣民眾的視角。(完)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李學磊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李學磊

原稿件來源:中國新聞網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