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下午,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主任張志軍在臺灣桃園機場旁的諾富特酒店,與臺灣方面陸委會主委王郁琦舉行兩岸事務主管部門負責人第二次正式會面。圖為張志軍(左)與王郁琦在會場內握手。中新社發 陳小願 攝
國臺辦主任張志軍在臺灣進行訪問,這是1949年以來大陸對臺事務主管部門負責人首次登上臺灣土地,堪稱是“張志軍的一小步,兩岸關係的一大步”。美國《僑報》近日刊文,分析總結了張志軍訪台給兩岸關係所帶來的三大突破。
打破兩岸關係波動甚至停滯的所謂“規律”
文章指出,第一大突破是打破了兩岸關係週期性波動甚至停滯的“規律”。歷史上,兩岸關係數次緊張到劍拔弩張的地步,各種交流與協商也隨著政治關係的好壞起起落落。直到2008年才開始轉好。
就在今年年初,臺灣發生了反對兩岸服貿協議的活動,部分青年學生佔領臺灣“立法院”,癱瘓議事,導致兩岸服貿協議至今無法生效。這與臺灣內部政黨間的惡鬥脫不了干系。
文章認為,在這樣的氛圍下,張志軍還能夠按期訪台,“張王會”能梅開二度本身就是一個標誌性事件,體現了大陸“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魄力,用實際行動打破不實傳言,把住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節奏。這背後是兩岸間綜合實力翻轉的真實寫照。連一向“為反對而反對”的民進黨這次都釋出善意,表態不會干擾張志軍之訪。可見兩岸和平發展已成不可阻擋之勢。
建立兩岸事務主管部門常態化溝通機制
文章指出,第二大突破是建立兩岸事務主管部門常態化的溝通聯繫機制。
文章認為,兩岸關係進入深水區以後,有些問題早晚要面對。2月份,王郁琦登陸,現在張志軍回訪,一回生二回熟,這一來一往間,是兩岸關係發展難能可貴的新突破,是兩岸政治互信不斷鞏固的體現。儘管仍存在很多分歧,但直面問題所在,是一個好的開始。
對臺策略更加積極主動
文章指出,第三大突破是大陸涉臺系統對自身工作方法的突破,對臺策略較以前更積極主動。之前訪大陸的宋楚瑜就建議,希望陸方能傾聽臺灣不同的聲音,尤其是“三中一青”(注:臺灣中南部、中小企業、中低收入階層及青年群體)的聲音。
文章稱,此次張志軍行程一半安排在臺灣中南部,其特點便是深入民間,開始有意識地更深入臺灣基層,傾聽底層民眾的聲音,讓兩岸紅利可以真正落實,讓對臺政策更貼近民心民意。(萬罘山)
(原標題:外媒評張志軍首訪台灣 稱實現“三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