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山小火車是大陸游客最愛的景點之一。
赴臺遊,在島內早已不只是個旅遊話題。
10月1日,大陸首部旅遊法正式上路,據臺灣媒體報道,在剛剛過去的“十一”黃金周及之後一段時間,大陸組團赴臺遊人數日均3000左右,較去年同期減少約三成。
“臺灣遊”變“購物遊”
據臺旅會的統計數據稱,2013年,陸客赴臺遊屆滿5週年,5年來,累計有623萬人次“登臺”,一直穩居臺灣入境遊客首位。赴臺遊的開放,拉動了臺灣觀光業的發展,也直接帶動了臺灣庶民經濟。鳳梨酥的傳奇故事是時常被提起的例證,小小的鳳梨酥,産值翻了近17倍,達260億元新台幣,在島內創造了“平民經濟的傳奇”。
陸客赴臺遊,最初是以團組形式開始,至今也被視為最省心的旅遊方式。
“旅遊需求各不同,大陸游客愛旅遊也愛購物”,有島內旅遊業者説。大陸游客在臺也多次蟬聯“購物王”。日前臺旅遊部門公佈的數據顯示,2012年陸客在臺旅遊用於購物的支出,每人每日約157.37美元,遠高於其他地區遊客的85.12美元,蟬聯榜首。
陸客買到心儀的商品,也貢獻了臺灣經濟,當然是兩全其美的事情。不過,也有一些購物讓人頭痛。跟團旅遊,“低價團費+高價購物”是一些業者長期操作的模式。之前,港澳遊、出境遊中甚至還有“零團費”的極端例子。據島內媒體報道,由於市場競爭激烈,臺灣也出現了趨近“零團費”的陸客團,8日遊7天在購物,陸客抱怨“臺灣遊”成了“購物遊”。
“短空長多”長遠是雙贏
面對新法規實施後,陸客團赴臺遊人數縮水三成,臺“觀光局”表示,初期由於很多旅遊業者以及大陸民眾還不是很清楚旅遊法的規範界線,陸客團赴臺人數下降也是正常現象。“觀光局”樂觀預期,團客人數會逐步回穩,時間點或在明年春節。
10月9日,負責督導觀光的臺“政務委員”楊秋興表示,旅遊法對臺灣觀光業可説是“短空長多”。短期來看,過去一些靠購物行程來彌補團費的業者,此路將行不通;不過,未來臺灣將可承接更多的“優質團”,觀光利潤也更能雨露均沾。
其實,島內業者對於“低價團費+高價購物”的模式也早有看法。有業者指出,如果觀光團只停留在“血拼”階段,陸客增多,臺灣觀光業卻未必賺多。“以團養團”的大旅行社賭大單,100個團裏只要有5團有利潤,就能回補。但小旅行社接團量小,賭輸就倒,亂象叢生。所以,相信新法規會使已被嚴重扭曲的旅遊産品價格真正回歸其價值本身。
新法規將原來自費項目的資費移到團費中,使得旅遊費用更加透明,但大陸游客或許短期內接受不了價格大幅變化,也有業者在接受採訪時叫苦。不過,臺灣旅行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姚大光認為,新法對臺灣市場來説,會造成一次洗牌。“管理不規範、長期靠低團費、進店購物的旅行社將會關門;接待能力好、管理健全的旅行社,日子會越來越好。長遠來看,這會讓赴臺遊市場變得更加規範,目前很多以購物為導向的線路也肯定會改。從長遠來看,對陸客和業者來説,都是好事。”
[ 責任編輯:張曉靜 ]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張曉靜
原稿件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