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遷居北京 前臺灣政大教授:雖有霧霾但空氣具國際化

2013年04月01日 17:44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台灣網4月1日消息 “今年初,我返臺待了一段較長的時間,我突然感覺到,臺灣就像《桃花源記》中形容的‘不知有漢,無論魏晉’。儘管安樂宜居、但已在全球化趨勢中被邊緣化。”從臺灣移居大陸的前政治大學教授霍德明,這樣描述他現在看到的臺灣。他也開玩笑説自己喜歡呆在北京,“即便北京有霧霾,但空氣仍是廣闊的(指國際化)”。

  據臺灣《經濟日報》報道,3月的北京仍是春寒料峭,未名湖上冰霜仍未完全化開,湖畔的朗潤園曾是清代皇家園林,古色古香的四合院落內,來自臺灣的霍德明即將在這裡邁向第9個年頭。在美國留學與在臺灣政治大學15年教職生涯之外,大陸是霍德明人生中第3個長住的地方。

  霍德明認為,臺灣之所以會從亞洲四小龍之首,至今落後於香港、新加坡與韓國,最大的問題出在,沒趕上國際化的趨勢。他直言,當年蔣經國過世後,臺灣就陷入“本土化”的陷阱中。也由於過份強調“本土化”,以致政策過份保護當地人的權利,嚴重排外。將資源、人才拒于千里之外,才會造成今日失敗。

  霍德明説,“本土化對臺灣的副作用,就是陷在自己的桃花源裏”,桃花源沒有不好,但陷在自我感覺良好的桃花源內,讓臺灣失去發展的最佳時機。

  霍德明原是臺灣政治大學金融係系主任,在臺灣學術界有“經濟學新四人幫”稱號。他1998年起在政大EMBA任教,經常帶著在銀行擔任中高階層幹部的學生到大陸交流,過程中,他看到大陸的突飛猛進。2005年,因有機會到北京大學客座半年,2006年便毅然放棄政大教職與公職身份,選擇正式在北京大學任職,並舉家遷往北京。

  面對臺灣某些非議,霍德明淡然地説,在北京大學,他看到的是來自全世界的交流,這是在臺灣從未見過的。他也開玩笑説,“即便北京有霧霾,但空氣仍是廣闊的(指國際化)”。

  他回想,2004年代表政治大學商學院出席北京清華經營管理學院20週年院慶。當時,來自麻省理工學院、芝加哥大學、史丹佛大學的院長級人物都共聚一堂,大家一起討論,該如何改良教育,才能讓專業經理人的財務訓練符合世界趨勢。

  然而,隔天回到政大,教授討論的是:EMBA學程該修多少學分才能畢業?哪位老師該教什麼課?“當下,一股噁心涌上,我很想吐,很悶,我得了憂鬱症。”

  霍德明強調,當時還未滿50歲的他,還有理想,不想待在封閉的“桃花源”裏。(台灣網 焦源源)

瀏覽更多臺灣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