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黃浦江松江段水域大量漂浮死豬事件,引發社會關注與討論,死豬等禽畜死體如何處理也成為熱點議題。那麼,臺灣是如何處理病死豬這個棘手問題的呢?
三方法 死豬處理“變廢為寶”
目前臺灣合法處理病死豬的方法有三種,一是掩埋、二是焚化,但因為可供掩埋的土地不足,而小型豬場又沒有能力投資焚化設備,所以目前這兩種方法養豬廠鮮少使用,絕大部分都是使用第三種方法:交由簽約的化制廠處理,將死豬做成肥料或飼料用肉骨粉。
據臺中市養豬協會前任理事長林敏極介紹,在1991年以前,臺灣養豬戶自行處理,有的是土埋、有的透過火化處理,但是都會造成污染,其中焚化爐處理造成空氣污染,遭遇環保窘境。1997年,臺灣發生口蹄疫,有400多萬頭死豬,數量太大,動用大量土地掩埋,但是造成很多公害,比如會污染地表水源,以及産生病菌。
現在,臺灣八成以上養豬戶都是透過臺灣7家“化制廠”來處理死豬。
舉個例子來説,臺中市某養豬戶每年都會與臺中市養豬協會、雲林大勝化制廠簽訂合約:養豬戶一旦發現病死豬,就要向養豬協會通報,協會就派出清運死廢畜禽的“化制原料運輸車”去養豬戶家裏把死豬載走,運到雲林大勝化制廠處理。
[ 責任編輯:張曉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