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兩岸學者:把握良機做好鞏固深化兩岸和平發展大文章

2012年03月17日 07:39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參加第十屆兩岸關係研討會的許多專家學者表示,經過過去4年的努力,兩岸關係已處在60多年來最好的時期,為進一步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放眼未來4年,兩岸雙方應當把握良機,加強協商對話,推動各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攜手做好鞏固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這篇大文章。

  由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海峽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辦的本屆研討會,15日至16日在雲南省騰衝縣舉行。來自海峽兩岸、港澳及海外約110位專家學者圍繞“鞏固深化,再創新局”的會議主題,就過去4年兩岸關係發展歷程的啟示、鞏固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思路與途徑、未來4年兩岸關係前景展望等議題進行了深入討論,就進一步開創兩岸關係新局面提出了建言。

  臺灣二十一世紀基金會董事長高育仁、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院長劉國深等學者建議,未來4年,兩岸應抓住機遇,推動儘快成立兩岸和平發展委員會,深入討論打破兩岸政治僵局的步驟;也可以通過智庫和帶有官方背景的學者之間的“二軌”對話,為商簽兩岸和平協議積累共識,創造條件。

  江西財經大學副校長、臺灣經濟與文化研究所所長肖華茵表示,過去4年,兩岸之間簽署了16個協議,推動了雙方關注的許多問題的解決。未來4年,兩岸之間要通過協商談判,簽署更多的協議,進一步推動相關領域的交流合作,才能不斷鞏固和深化兩岸和平發展。軍事科學院臺海軍事研究中心主任白光煒説,當前兩岸關係已從“摸著石頭過河”到了深水區,“在石頭摸不著的時候,橋和船就顯得尤其重要”。而“橋”就是兩岸的互信,“船”則是兩岸的交流機制,因此,應當鞏固“九二共識”這一兩岸互動的政治基礎,在各領域建立起兩岸交流機制。

  來自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的年輕學者胡文生説,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臺灣中學歷史教育受“臺獨”思想侵蝕,呈現全面“去中國化”的趨勢。歷史教科書是教育青年的重要載體,出於對青年負責的態度,我們呼籲馬英九當局拿出魄力和勇氣,全面檢討和清理島內歷史教育中的“臺獨”毒素,做好兩岸民眾心靈溝通的基礎工程。白光煒也建議,兩岸交流要從兒童、青少年抓起,讓臺灣一代又一代人從小就多了解大陸,臺灣當局則應停止向青少年進行“妖魔化大陸”的思想教育。

  多年從事兩岸農業合作研究的臺灣亞太創意技術學院講師練卜鳴表示,兩岸因自然條件、資源和社會經濟環境的不同,在農業交流合作方面還有寬廣的空間。今後更須在互補、互利、互惠的原則下,擴大各領域的交流合作,以提升農業的生産力和競爭力,增進兩岸農民的福祉。

  福建省社科院臺灣研究所所長單玉麗建議,在未來全部放開臺灣農産品進入大陸市場的品種,擴大島內農産品“登陸”關稅降稅的範圍。她説,臺灣農業當前面臨技術壁壘和外來進口産品的衝擊,大陸龐大的消費市場和消費群體完全可以消化臺灣的商品。在農業合作方面,可以將領域進一步擴大,從傳統農業種植和銷售,發展到農業保險、金融、深加工等方面的合作。

  “隨著‘九二共識’的深入人心,兩岸關係已經達到60年來的最好時期。只要堅持下去,一切皆有可能。”肖華茵説。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