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作為偉大的民主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的墓地,位于南京東郊鐘山風景區內的中山陵在兩岸交流中一直發揮著重要作用。
中山陵園管理局局長王鵬善介紹,自2001年起,中山陵多次舉辦兩岸青少年夏令營活動,為增強臺灣青少年民族認同感發揮了積極作用。在兩岸聯係不斷緊密的背景下,自2005年起,連戰、宋楚瑜、鬱慕明紛紛前來拜謁中山陵;2008年和2009年,吳伯雄連續兩次率100人左右的訪問團到此拜謁。
“這是南京市委、市政府經過長時間醞釀做出的重大決策,”在9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南京市副市長陳剛這樣解釋免費開放的原因,“免費開放能夠方便廣大中外遊客、海內外友好人士和南京市民拜謁中山陵陵寢,緬懷偉大的民主革命家孫中山先生,這對進一步加強兩黨合作、擴大兩岸人民交流、促進兩岸和平統一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記者了解到,有關中山陵免費開放的呼聲由來已久,但陵園管理局和一些政府人士對此還是有些擔心。據中山陵園管理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免費開放一方面會造成巨大的資金缺口,另一方面也會給陵園的管理和維護工作帶來更大壓力。因而,他們對此一直比較謹慎。
在中山陵工作41年的余金保表示,中山陵從1993年開始收取門票,收入增多後,景區保護工作和管理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僅綠化一項,近年來景區每年用于這方面的資金就達到了1000萬元人民幣,這還不包括政府的一些專項費用。“80年來南京對中山陵的保護是持續的,成效也非常顯著,前來謁陵的海內外人士對中山陵的保護工作讚賞有加。”余金保說。
[ 責任編輯:張曉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