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春貴(左)向客戶們介紹木雕作品。
剛剛閉幕的廈門國際佛事用品展吸引了600多家參展商,其中臺資企業佔了四成,臺灣參展商的展品以種類繁多、做工精細而大受追捧,認識阿貴師便是在頻頻響起的照相機快門聲中。其時,他正專注地修飾著一尊滴水觀音的面部,這尊觀音線條細膩流暢,神情慈藹素靜,讓人觀之頓生敬重親近之意。圍繞著觀音像的還有釋迦牟尼、媽祖、關公、濟公、保生大帝等佛道神祇和民間信仰的神靈,他們均以臺灣檜木、梢楠、牛樟、黑檀、綠檀等優質木料手工雕刻而成,無不形神兼備工藝精湛。
阿貴師大名蔡春貴,出生於臺中大甲鎮,13歲開始跟師傅學習神像雕刻,興趣加上刻苦勤奮,沒學多久,他雕神像就能凸顯出風采神韻,其出類拔萃的天分才情令人稱奇,27歲時創作的近三米高的千手觀音成為臺北覺苑寺的鎮寺之寶,從此“阿貴師”的名聲就漸漸叫響,在臺灣民間的神像雕刻師排行榜中,“阿貴師”一直名列前茅。
瘦高的阿貴師乍一看有些拘謹靦腆,可一談起他的雕刻來就像換了個人似的,睫毛長長目光深邃的眼睛裏充滿了神采,話語滔滔不絕。他説他最迷戀拿起雕刀站在神像前的感覺,內心清明澄凈,情緒飽滿歡快,往往一雕就是十二三個小時,時間在絲絲毫毫的精細雕鏤中流逝,一尊尊神態各異的神像就在他的巧手中活了起來,煥發出神聖的光輝。阿貴師是個追求完美的人,精益求精幾成習慣。早先,稍不滿意的作品他都推翻重來,這門手藝精心錘鍊了四十多載,在經歷了8萬多尊神像的雕刻後,如今想從阿貴師的作品中找出瑕疵來還真有點困難,一撥撥徒弟都在他的嚴格督導下迅速成長。
隨著兩岸關係漸漸春暖花開,兩岸民間宗教信仰交流日益頻繁,祖籍晉江的阿貴師也想到海峽西岸來瞻仰各地的神像,同時與大陸的神像雕刻師們切磋技藝,他的神像雕刻團隊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就移師浙江義烏,隨後又到福建惠安發展,去年他在廈門黃厝建起了600多平方米的廠房,決定在這裡紮下根來。“因為福建這地方跟臺灣特別接近,語言啊飲食啊習俗啊幾乎都一樣,這裡給我的感覺最親切。現在坐飛機也好,走‘小三通’也好,回臺灣都很方便。更何況福建寺廟興盛,善男信女多,確實是我們發展事業的寶地。”現在阿貴師已派他27歲的小兒子來負責黃厝工廠的經營管理,並希望他在廈門成家立業,蔡家的下一代已有了做廈門人的準備。
當然吸引阿貴師一家在廈門安營紮寨的原因還有大陸廣闊的市場。“眼下到大陸發展已經成為一種大趨勢,是許多臺灣商家的必然選擇”。在大陸打拼了二十多年後,生意越做越好的阿貴師篤定地説。大陸蒸蒸日上的經濟發展態勢,兩岸各領域交流的日益熱絡,都不斷地傳達給阿貴師利好的資訊。(記者 林娟 關建東)
[ 責任編輯:張曉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