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臺灣研究會副秘書長楊立憲(台灣網資料圖片)
台灣網1月7日北京消息 由台灣網攜手福建東南衛視主辦,騰訊網獨家協辦的“2009年兩岸關係十大新聞”評選活動,受到了許多臺灣問題專家的關注。全國臺灣研究會副秘書長楊立憲,也對兩岸關係新聞進行了點評。回顧2009年,兩岸攜手應對金融危機、兩岸協商取得積極成果、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同中國國民黨主席吳伯雄舉行會談、首屆海峽論壇舉辦這幾件對兩岸關係産生巨大影響的新聞事件,讓楊立憲印象尤為深刻。
溫家寶總理宣佈全面加強兩岸經濟合作,共同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五項舉措。
楊立憲認為,兩岸交往由胡錦濤和賈慶林出面的時候多,溫總理出面不多;溫總理的講話背景很重要,選在金融危機重創全球經濟特別是臺灣經濟之際,以此表明兩岸同胞血濃于水命運與共,祖國大陸是臺灣同胞的堅強後盾,故具有很強的象徵意義。
兩岸協商取得一系列積極成果。
楊立憲指出,2009年兩岸落實制度性協商,相繼舉行了兩次陳江會,續簽了7項與兩岸交流及民生經濟密切相關了重要協議,擴大了直接三通等,推動兩岸關係在和平發展的軌道上繼續向前邁進,值得記錄。
國務院發佈《關於支援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
楊立憲表示,這是祖國大陸在推進兩岸關係深入發展上做出的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的決定。福建與臺灣地相連,人同緣,語同音,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是大陸對臺工作的門戶,故建設好海西影響重大。
首屆海峽論壇在福建舉辦,成為最大規模的兩岸民間交流盛會。
楊立憲説,首屆海峽論壇主要是民間性聯誼性的活動,其規模之大超過以往任何形式任何性質的論壇,所以值得記一筆。
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同中國國民黨主席吳伯雄舉行會談。
楊立憲指出,這是兩岸執政黨的最高接觸,在當前無法實現兩岸最高行政當局直接接觸的情況下,這是一種變通的方式;兩岸執政黨最高領導人的接觸會談,對於了解兩岸人民與兩岸最高領導人之間的整體想法、增進互信、把握兩岸關係發展的大局與正確方向,具有重要意義。
臺灣中南部多個縣市遭受“莫拉克”颱風災害,大陸各界為救災和災後重建積極提供援助,體現了血濃于水的同胞情。
楊立憲感慨,臺灣此次風災人員傷亡嚴重,大陸人民想災民所想急災民所急,各界踴躍捐輸的程度超過了以往任何時候,既體現了民族情同胞愛,也是對臺灣同胞在四川地震中慷慨解囊的回報,有力地拉近了兩岸同胞之間的感情,推動了兩岸之間的良性互動。
2009年,一些地方大型團組紛紛赴臺交流,大陸居民赴臺旅遊實現60萬人次的預期目標,兩岸大交流熱絡而廣泛。楊立憲就此表示,正是在兩岸當跼踀進和平發展的誠意基礎上,兩岸關係才出現了大交流的空前熱潮,特別是大陸民眾赴臺遊出現大突破,鞏固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勢頭,也同樣值得記錄。(記者 張弛)
[ 責任編輯:陽艷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