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紅杏枝頭春意鬧——2009兩岸文化交流回顧

2009年12月31日 07:56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2月18日,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周功鑫在上海博物館青銅器館參觀。17日,周功鑫一行抵達上海,開始為期3天的參訪活動。新華社記者 戴焱淼 攝

  新華網北京12月30日電 紅杏枝頭春意鬧——2009兩岸文化交流回顧

  新華社記者趙博 陳鍵興

  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數十件珍貴文物頭一遭赴臺“助展”,兩岸首度合辦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産大展,臺灣戲劇團體第一次亮相中國戲劇節並有3台劇目收穫特別榮譽獎……2009年,兩岸文化交流合作鋪展開一幅生機盎然、繁花錦簇的“春意圖”。

  一甲子光陰荏苒。兩岸文化人走過隔絕年代的“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歷經恢復交流以來“峰迴路轉,涓涓匯流”的感動,而今終於在兩岸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時代,攜手站上新起點,凝聚起對中華文化共同的體認與擔當,胸懷“和合”精神,飽含激情書寫傳續薪火、再創輝煌的新篇章。

  珠聯璧合:共同擔當文化薪傳大任

  在這一年兩岸文化大事記中,“故宮”無疑是最炙手可熱的“熱詞”之一。

  金秋10月,走進臺北故宮博物院的觀眾見證了一次特殊的團聚。在這裡,“係出同源”的兩岸故宮首次合辦“雍正文物大展”,來自兩岸故宮的藏品實現了相隔60載的重聚。

  曾經,故宮文物的顛沛流離,記載了國家、民族一段歷史往事;這些中華文化瑰寶數十年為海峽隔阻,也見證了兩岸悲歡離合的歷史。正因此,這次期盼已久的團聚受到了兩岸同胞乃至世界文化圈的高度關注。

  從年初實現院長歷史性互訪到首次合作展覽,兩岸故宮的交流合作印證了“春華秋實”。而這一年的兩岸文化舞臺上,這樣的“珠聯璧合”可謂好戲連臺。

  11月28日,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獲得者李冰冰(中)和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獎獲得者張家輝(左)、黃渤合影。當日,第46屆臺灣電影金馬獎頒獎典禮在臺北舉行。新華社發(吳景騰 攝)

  無論是京劇、崑曲還是歌仔戲、布袋戲,無論是繪畫、雕塑、陶藝還是音樂、話劇、電影,也無論是在臺灣還是在大陸,兩岸藝術家頻頻同臺交流、切磋。共同承載著民族文化記憶的他們,攜手向兩岸同胞傳遞著一脈相承的民族文化精神。

  藝術家蔡國強今年在臺灣舉辦個展,特意從家鄉泉州選取閩南先民渡海來臺時用來壓艙的石材創作了巨型雕塑《海峽》。站在臺北港碼頭上,他感慨萬千:“作品從泉州到臺灣,橫渡了海峽,這個行為本身就是一件作品。”

  兩岸並肩擔負起傳續薪火的重任,不也正是中華文化在新時代不斷煥發活力的“壓艙石”嗎?

  水乳交融:聯袂創作奉獻文化盛宴

  電影像一個記憶的匣子,又似街邊商店的一扇櫥窗,或記錄往事,或呈現當下,因而成為現代人最青睞的一種藝術形式。兩岸電影人和電影觀眾曾經被分隔安置在兩個“放映廳”裏,最近一二十年才逐漸走近彼此,但交流合作卻從未像今年這樣親近。

  細心的觀眾能從電影《風聲》的演職員表裏發現導演是兩個人——來自臺灣的陳國富和來自大陸的高群書。這部票房“一路飚紅”的影片還集合了兩岸的優秀演員,大陸演員李冰冰最終榮膺臺灣“金馬獎”最佳女主角。在今年的“金馬獎”評選中,另一部由大陸導演執導、有多位臺灣演員參演的《瘋狂的賽車》,也和《風聲》一樣獲得多項提名並摘得獎座。

  有媒體評論説:“‘金馬獎’以金門、馬祖兩個曾經的兩岸‘前線戰地’命名,今年卻含有這麼多的‘大陸元素’‘兩岸元素’,這在過去從未出現過。”

  “兩岸同文同種,擁有很多共同的歷史文化記憶。兩岸電影人一起拍電影、説故事,可以做到讓大陸和臺灣的觀眾都感動、都喜歡。”臺灣影評人焦雄屏説。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