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海峽兩岸及香港學者共同研討災害與公共管理

2009年11月09日 09:55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新華網南京11月8日電(記者顧燁)“應急管理要從‘略佔地位’轉變為‘戰略地位’,”國務院應急管理專家組成員、中國行政管理學會執行副會長高小平在南京舉行的第四屆海峽兩岸及香港人文社科論壇上就“災害與公共管理”提出自己的建議。

  7日至8日,由南京大學、香港中文大學、臺灣中央大學三校聯合主辦的第四屆海峽兩岸及香港人文社科論壇——“災害與公共管理”在南京大學舉行。來自大陸、香港和臺灣以及海外的近70名專家學者就“災害與公共管理”議題進行研討。

  研討內容包括:政府災害管理制度;災害的文化、社會與網路傳播;災害風險的預警與管理;災後重建與恢復;災害應對的社會動員與社會支援;災害的歷史、文化與社會變遷;建築與空間技術在災害管理中的應用。探討的時間跨度遠至漢末建安疫災、清朝康熙年間江南饑荒,近至非典、汶川大地震、臺灣“莫拉克”風災。

  高小平在題為《有效應對災害,創新公共管理》的報告中指出,應急管理要從“略佔地位”轉變為“戰略地位”;應對災害要注重整體性和綜合化應對;加強應急管理的計劃性;建立高層次、整合型危機管理機制;建立全社會參與意識,形成廣泛的志願者組織。

  南京大學林閩鋼、戰建華認為,四川汶川地震開啟了中國內地非政府組織大規模參與災害救助的契機。據不完全統計,當時奔赴四川一線參與救災的民間組織有300多家,介入的志願者更達到300萬人左右。這些非政府組織在災後重建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就利用媒體進行災害傳播與管理,臺灣世新大學邱志淳、楊俊煌提出,政府在災害管理過程當中,應與新聞傳播媒體互動,讓災害傳播成為整合政府、媒體、各民間團體、公民與災民力量,共同應對災害的重要機制。

  本屆論壇由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高級研究院、政府管理學院和社會風險與公共危機管理研究中心承辦。

  自2006年起,海峽兩岸及香港人文社科論壇每年舉辦一屆。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港澳僑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