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兩岸知名高等院校當家人匯聚一堂 聚焦關鍵詞

2006年12月14日 08:47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56所兩岸知名高等院校的當家人匯聚一堂,在研討論壇主題的同時,也少不了談談目前兩岸教育交流合作的熱點和焦點問題。
   
  關鍵詞一:臺生就業

     “學而優則仕”這句話對許多在大陸求學的臺生來説,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據了解,目前在大陸各大院校求學的臺生約有7000人左右,每年應屆畢業生約有1500人,歷年來在大陸求學的臺灣畢業生總數已達1.2萬人左右,但是其中大部分回臺灣就業。相比較而言,近年來島內經濟提振乏力,大陸經濟在進入快車道時,卻遇到光電子、管理、保險及科技研發等類人才的瓶頸,而這些專業大都是臺生的優勢。該向“東走”,還是“西進”呢?

     臺灣政治大學副校長林碧κ表示,在大陸求學的臺生很多是中醫、企管等大陸優勢學科,但由於臺灣當局不認可大陸的學歷,所以返臺的臺生依然要學歷“一片空白”地參加中醫師等島內職業考試,才能取得就業的資格。但林校長並不悲觀,據他介紹在浙江大學就有5位學成後留校任職的臺生,“大陸經濟快速發展,這裡充滿了機會。”

     不久前,省海峽人才市場與臺灣某“獵頭”公司在廈門舉辦了一場兩岸四地遠端視頻招聘會,負責人林國樑説,兩岸人力資源市場供求不對稱、島內企業“登陸”等,必然會造成了兩岸人才流動。林國樑同時表示,目前福建在汽車製造、IT、光電、製造和國際貿易等方面人才緊缺。廈門大學校長朱崇實更是用數字加以佐證,廈門大學目前有260名臺生,如果僅僅考慮當地數千家臺資企業,這些臺生的就業應該不是問題。

     至於薪資待遇的問題,據省教育廳今年初的調研顯示,臺生薪資要求雖然仍高出我省行業平均水準,但情況正在發生積極改變,大陸在今年3月正式承認臺灣地區大學學歷,並相繼開放了律師、會計師和建築師等相關行業的執業資格確認;今年廈門將臺灣人才個稅起徵點由原來的4000元調高至4800元;臺灣人才可與大陸居民享受相同的社保待遇,同時就業證的年審制度也已取消……種種舉措對臺生在大陸就業都創造了有利條件。對於臺灣學生在大陸就業問題,許多兩岸校長和專家認為在未來將會越來越便利。

     關鍵詞二:學分認證

     “學分和學歷認證是兩岸教育交流的主要瓶頸”,對於臺灣當局不承認大陸學歷,許多兩岸高校校長認為將不利於相互間的交流與合作。

     近年來,已經與大陸24所高校建立合作協議的臺灣成功大學校長高強表示,成功大學採取了一些靈活的方式應變。“每年都有一些大陸生在成功大學短期交流學習,我們考核後將成績單寄送給所在大陸高校,由他們進行相關認可手續。這樣不僅加強了兩岸校際交流,也解決了大陸學生學分認證的問題”高強同時表示,最有效的解決途徑還是臺灣方面儘早對大陸學分學歷認證解禁。

     臺灣政治大學副校長林碧κ表示,這幾年來每年都有十位大陸研究生到政治大學互訪交流。學歷認證這塊卡在兩岸教育交流方面的瓶頸,應該加以解決。但兩岸相關方面要未雨綢繆,首先就認證的標準等問題進行探討。

  關鍵詞三:素質教育

     廈門大學在本科學生中開設高爾夫選修課程,過去一段時間引起了熱烈的爭論,其背後顯現的大學生素質教育問題也是此次兩岸高校當家人交流的內容之一。廈門大學校長朱崇實表示,與高校改革創新一樣,素質教育也同樣面臨經濟全球化的考驗。朱校長認為,素質教育是最終目的,與臺灣所表述的通識教育一樣,其核心內容都是培養學生“見多識廣”,不僅僅應對市場需求,更要提高學生自身的綜合素質。朱崇實表示,島內對於中華傳統文化的繼承、理解在某些方面優於大陸,這些方面的教育經驗和理念值得借鑒。

     臺灣大學校長李嗣涔則乾脆用“競爭者”來形容他們與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的關係,他表示大陸“211工程”和並校等,讓許多島內高校“心驚肉跳”,“因為大家都想進入世界高校百大,都不想在競爭力方面輸給對手。”但李嗣涔同時表示,在提升學校競爭力的同時,大學生素質教育也是他們所關注的主要方面之一。李嗣涔説,臺灣大學利用多種方式讓學生提早扮演各種社會角色,除了通識教育外,每年大學生需要完成社會服務類12個學分。李嗣涔很希望兩岸高校在這些方面多進行交流,他認為素質教育是大學灌輸知識外的主要任務之一。

 (記者 朱力南 林娟 實習生 黃璇 )

     來源: 福建日報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system ]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