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要聞

軍改|當目光穿越燈光和淚光,更堅信“改革必成,強軍可期”

2016年11月30日 18:22:33  來源:軍報
字號:    

  人民軍隊,已經走過89個不平凡的春秋。

  軍改一年間,似乎只是89環年輪中的一環。

  但是我們深知人民軍隊這棵大樹89環年輪中,軍改一年間的年輪具有特別的意義。

  植物學與氣候學有個交叉研究領域——年輪氣候學,是根據樹木年輪的變化推論過去氣候及環境變遷的一個學科。

  我們這一代人,是改革的親歷者、見證者。若干年後,當我們回眸凝望跨越軍改歷程的年輪時,我們必將為之驕傲,也將為自己的付出、轉身、奮鬥、犧牲而自豪!

  軍改一年間,我們親歷、見證了很多事情逐步走上正軌。從軍隊“脖子以上”的改革,管窺了人民軍隊發展建設的“四梁八柱”搭了起來。這些綱舉目張非常關鍵,很多規矩、標準也立了起來,訓練場上實戰化氛圍也越來越濃。老百姓走過軍營,不僅聽到了“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高亢密碼,而且實實在在看到了人民子弟兵所付出的實踐、轉變。

  還是軍報評論員總結得好——

  這一年,“脖子以上”的改革初見成效。我們相繼成立陸軍領導機構、火箭軍、戰略支援部隊,把軍委機關由4個總部改為15個職能部門,把7大軍區調整劃設為5大戰區,完成海軍、空軍、火箭軍、武警部隊機關整編工作,成立中央軍委聯勤保障部隊。這些大力度的改革,使我軍突破了長期實行的總部體制、大軍區體制、大陸軍體制,建立了軍委管總、戰區主戰、軍種主建的新格局,解決了一些多年來想解決但一直沒有很好解決的問題,解決了許多過去認為不可能解決的問題,實現了軍隊組織架構的一次歷史性變革。

  這一年,改革強軍新風貌初步呈現。改革不僅是一次組織結構的重塑,更是一次思想觀念的嬗變;不僅體現在有形的成果上,更體現在無形的轉變上。通過轉職能、轉作風、轉工作方式,實戰、創新、體系、集約、融合的新理念深入人心;通過構建軍委—戰區—部隊的作戰指揮體系和軍委—軍種—部隊的領導管理體系,領導指揮體制更加高效;通過抓住治權這個關鍵編密紮緊制度籠子,權力運作體系更加嚴密;通過組建和培育新型作戰力量,新質作戰能力更加發展。人民軍隊能打勝仗的能力素質顯著增強,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態正在形成,開新圖強的生動局面已經開啟,正昂首闊步走進“新體制時間”。

  走過軍改一週年,下一步的改革即將動“大頭”、動“棋子”,不少部隊將面臨重組、轉隸、撤銷,許多官兵將面臨分流、轉崗、退役。正如解放軍報評論員文章所説,“調整之深、轉型之難、任務之重前所未有。”

  網上把這次改革稱為“史上最牛軍改”,不同網友也有不同解讀。

  是啊,“史上最牛軍改”是一道數學題,加法、減法、乘法、除法都需要運算!而且,我們每一位要去給出自己的解答,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走過軍改一週年,戰友的心聲帶給我們深深的感動:

  ——軍裝是軍人的皮膚,脫下軍裝就好比脫層皮,這種刻骨銘心的痛,只有當過兵的人才懂!

  ——如果需要我離開部隊,我會很痛苦;但是組織一聲令下,我會痛快地離開!

  ——自己的轉身,單位的裁減,在軍隊改革這個大盤裏只是小菜一碟,雖然自己可能覺得這碟菜吃著很順口……

  ——對進退走留,不能一點都不去想。但是想一想南昌起義中犧牲的先烈,我們不能糾纏于這些情緒,我們更多心思應該用在提高實戰能力上……

  ——當那一天來臨,首戰用我,用我必勝!作為老兵,若有戰,召必回!

[責任編輯:盧佳靜]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