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要聞  >   正文

原統戰部長閻明復回憶錄出版 披露大量史料(組圖)

2015年06月24日 08:19:00 來源:新京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1957年11月5日下午,在克里姆林宮警衛局局長扎哈洛夫少將陪同下,毛主席率代表團到紅場瞻仰列寧墓並敬獻花圈。毛主席左側為翻譯閻明復,右側為衛士李銀橋。

  1957年11月5日下午,在克里姆林宮警衛局局長扎哈洛夫少將陪同下,毛主席率代表團到紅場瞻仰列寧墓並敬獻花圈。毛主席左側為翻譯閻明復,右側為衛士李銀橋。

新京報訊

  新京報訊

  (記者賈世煜)新京報記者從人民出版社獲悉,《閻明復回憶錄》近日已由該社在全國範圍出版發行。書中許多有關國際共運和中蘇關係的史料,係首次公開披露。

  《閻明復回憶錄》分(一)、(二)兩卷,共95萬字,講述了作者少年時代、大學歲月、翻譯生涯、文革遭遇以及恢復工作後的許多往事。全書跨越的時間超過半個世紀,從九一八事變到新中國改革開放,涉及許多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

  書中詳細記述了作者從“哈外專”畢業後,在全總和中辦為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鄧小平、陳雲、彭真等領導人做了17年俄文翻譯的經歷。其間親歷國際共運的轉折歷程和中蘇關係由‘蜜月’走向分裂的全過程;書中還有作者對“文化大革命”中自己受迫害被關進秦城監獄的回憶。

  閻明復在自序中寫道:“寫回憶錄的初衷是,作為中辦翻譯,我曾在偉人們身邊工作了十年,親歷了中蘇關係從”蜜月“到冷戰的過程,想把那些歷史事件真實記錄下來。”

  華東師範大學終身教授、冷戰國際史研究中心主任沈志華認為,《閻明復回憶錄》一書意義重大。與閻明復相熟的他表示,閻明復在寫這個回憶錄的時候看了很多中俄兩國的檔案,其中一些資料還曾給他看過,而且閻明複寫這本回憶錄用時很長,這些都決定了他所寫的回憶錄中的史實更具可靠性。

  揭秘

  如何給毛澤東當翻譯?

  提前準備“摸著石頭過河”等常用詞翻譯

  中央辦公廳翻譯組成立於1957年1月,由我、朱瑞真、趙仲元三人組成,我任組長。

  毛主席的秘書、中央辦公廳副主任田家英很關心我們,怕我們聽不懂毛主席的湖南話,把他在工作中多年積累的毛主席常用詞、片語或成語彙編成冊,共三本送給翻譯組,讓我們先熟悉,以便在口譯過程中胸有成竹。彙編中的“跌交子”、“摸著石頭過河”、“一窮二白”、“小局服從大局”、“一個指頭與十個指頭的關係”等等,我至今仍記憶猶新。

  中央領導人接見蘇聯使節時一般由我口譯,趙仲元記錄,1958年夏季以後還增加了錄音記錄。開始做口譯時,對毛主席的湖南口音是完全聽不懂的,全靠尚昆主任用四川話“轉述”一遍,以後才慢慢聽懂。

  想起來擔任國家領導人的口譯工作,現場翻譯的難度在於“準、順、快”的口譯不得有絲毫差錯,一句漏譯甚至一句語音不清,都可能帶來不可想像的後果。記得中蘇關係破裂時,雙方的交談常常進入白熱化,每一句話,甚至講話時的語氣,都被“繃緊”了。

  秦城監獄如何度過?

  獄中大段背誦《毛澤東選集》

  七年半的日子是一天天熬過去的。每天的生活是機械的:看報、讀書、吃飯、睡覺、轉圈散步……

  我入獄後很長一段時間沒有放風,整天憋在囚室裏。幸虧是冬天,牢房又大,沒感到空氣渾濁。頭幾個月一直沒理髮,頭髮長得長長地,這倒也能忍受。最難受的是頭幾個月無法剪手指甲和腳趾甲,指甲不僅長得老長老長的,而且向肉里長,我只好用牙齒來咬斷手指甲。當然,更談不上洗澡了。

  監獄的樓形像一個“U”字,中間就是放風場。放風場是由長方形的格子間組成,東西兩側各十間。每個格子間都是露天的,有個小門,進去三面是墻,放風就是在格子間裏“坐井觀天”。放風的時間大概是四分鐘。一開始是隔三岔五,1973年以後,放風的時間多了,一週至少有一兩次。

  在獨牢中,沒有人可以説話,我還常常在牢內散步時自己跟自己説話,小聲地用俄文自言自語;嘟囔這樣或那樣“雞毛蒜皮”的事,有時還大段大段地背誦《毛澤東選集》的文章。

  中蘇關係緣何破裂?

  蘇共二十三大召開以後,中蘇兩黨中斷正常聯繫

  1966年2月24日,勃列日涅夫以蘇共中央名義致信中共中央和毛澤東,邀請中共派代表團出席將於3月29日召開的蘇共第二十三次代表大會。

  我們在北京等了幾天,隨後聽説,毛主席反對派代表團出席蘇共二十三大,他在討論是否派代表團出席蘇共二十三大的政治局常委會議上説,我們去不去參加蘇共二十三大是一個重大的原則問題,去與不去,都關係我們對中蘇關係採取的方針。在這個問題上,要使人家不動搖,首先自己不動搖。我看不能去,也不必發賀電。

  蘇共二十三大召開以後,中蘇兩黨之間中斷了正常的聯繫。

  (摘編自《閻明復回憶錄》,標題為編者所加)

  人物

  閻明復 遼寧海城人,1931年11月出生於北平。戰亂年月從小隨父母不斷遷徙。抗戰時期,在重慶巴蜀小學、南開中學讀書。1947年,到哈爾濱外國語專門學校學習。新中國成立後,在中華全國總工會從事翻譯工作,1957年調任中共中央辦公廳翻譯組組長。

  “文化大革命”期間受迫害,1967年被關進秦城監獄、1975年恢復工作後,歷任中共中央編譯局毛澤東著作編譯室定稿員,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副總編輯;全國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中共十三屆中央委員、書記處書記兼統戰部部長,第七屆全國政協副主席。1991年,任民政部副部長。1997年至今,歷任中華慈善總會副會長、會長、名譽會長。

  作者:賈世煜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郭碧娟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郭碧娟

原稿件來源:新京報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