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公眾人物涉毒社會危害嚴重 56.1%的人贊成封殺

時間:2010-01-12 08:27  來源:中國青年報

  “拍出《將愛情進行到底》那麼唯美電視劇的人,竟然也吸毒!”近日,看到導演張一白因吸食毒品被抓的新聞,北京某高校大三學生淩霄再次感嘆,“前不久被曝出吸毒的滿文軍、含笑、張元,都是我喜歡的明星,為什麼他們會吸毒?”

  和淩霄一樣存有疑問的人不在少數。上周,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民意中國網和新浪網對2031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64.7%的人表示“關注”公眾人物涉毒事件,其中20.6%的人“非常關注”。

  藝人為何成了毒品高危人群

  “明星屢屢涉毒,和毒品種類、性質、吸食方式的變化有關。”北京市禁毒委專家諮詢委員、中國政法大學教授皮藝軍認為,海洛因等傳統毒品吸食需要複雜的器具和一定的技巧,不僅有疼痛感,吸食形態比較醜陋,生理反應也比較強烈,所以對傳統毒品年輕人會有一種抵制情緒。

  “而新型毒品主要是冰毒和冰毒衍生物,吸食方式簡易,跟吃藥差不多,容易讓人放鬆警惕。最讓人擔心的是,吸毒和娛樂聯繫起來了,在一些特殊群體的娛樂活動中屢見使用。當毒品變成娛樂毒品時,演藝界人士也就變成了高危人群。”皮藝軍説。

  公眾對公共人物吸毒是何態度?調查中,66.3%的人首選“這些人缺乏社會責任感”,63.8%的人認為“公共人物吸毒容易誤導青少年”,52.7%的人覺得他們“法律意識淡漠”。也有25.4%的人説這是“個人行為,無關他人”。

  雲南警官學院禁毒係教授駱寒青,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採訪時説,公共人物吸毒對公眾可能造成兩方面的影響,一個是偶像或榜樣的形象倒塌了,對青少年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具有負面影響;另一個影響是可能引起青少年好奇,在對毒品認識還不清楚時,會去盲目探究吸毒體驗。

  本次調查顯示,56.1%的人贊成“封殺有吸毒行為的明星或導演”。

  皮藝軍認為,明星吸毒會使青少年對毒品的看法發生轉變,甚至錯把吸毒當成時尚來模倣。所以法律懲處一定得嚴格,不能網開一面。當然,也不能把他們一棍子打死。如果明星表現出對吸毒行為的負罪感和對公眾的歉疚,對青少年也是一種後果教育。

  90%吸食新型毒品行為發生在娛樂場所

  武漢某高校學生劉娟娟,最近一直對去年參加的一次生日聚會後怕不已,“十幾個人在一個酒吧的大包間裏跳舞、喝酒玩得很high。”在她暈暈乎乎時,看見有人拿出一個托盤,她起初以為是糖果,“可沒想到他們拿出一張銀行卡,把那托盤上的東西分成幾份,然後用吸管吸食。我的酒一下子醒了大半——毒品!”周圍的人開始起鬨説請她嘗嘗,沒什麼大不了的。她情急之下説上洗手間逃開了。“在那種情況下,意志力稍微鬆懈一點兒肯定就上套兒了。”

  調查顯示,92.4%的人表示了解吸毒的危害,其中43.2%的人説“非常了解”。僅6.6%的人對吸毒的危害“不太了解”,“完全不了解”的人數只佔1.1%。

  儘管如此,駱寒青對公眾認知並不很樂觀。她曾讓學生畫一張吸毒人員的像,大多數人畫出來都是骨瘦如柴的樣子,“這是傳統宣傳中的吸毒人員形象,其實這些是後期的表現。事實上,青少年可能接觸到的吸毒者,並不像宣傳冊上的那樣。如果我們還這樣做宣傳,他們會懷疑我們做假。特別是目前新型毒品,主要對人的大腦中樞神經造成永久性的傷害,不是馬上就能表現出來的。”

  北京啟明星成癮者服務中心負責人張文軍表示,一些人對新型毒品的認識存有誤區,“有朋友曾和我説冰毒成不了癮,實際上只是剛開始表現沒那麼強烈,一段時間後就會成癮,到後期對人的傷害和傳統毒品一樣。而且,現在很多藥品都可以替代海洛因治療了,但冰毒還沒有替代品,這是非常嚴峻的問題。”在他看來,生活壓力或者工作壓力很大,心情鬱悶無法排解的人更容易沾染毒品。

  “傳統毒品的吸食人群以文盲、半文盲為主。而新型毒品的對象,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比較多。”駱寒青認為,在目前社會競爭比較激烈的情況下,在亞文化圈裏,吸毒容易成為跟風現象。90%吸食新型毒品行為發生在娛樂場所。

  什麼人更容易粘染毒品?調查中,77.5%的人首選“酒吧、髮廊、洗浴行業人員”,76.3%的人認為是“缺乏家庭教育的青少年”,72.8%的人選擇“演藝圈人士”。接下來還包括:無業、待業者(49.1%)、“銷售、公關、企業家等商業人士”(21.7%)、“公務員”(8.1%)等。

  據全國吸毒人員資訊數據庫顯示,截至2009年6月底,我國已有登記在冊吸毒人員1218328人。從吸毒人員的職業情況看,無業人員是我國吸毒人員的主體。

  在禁毒總體形勢好轉的同時,濫用冰毒、氯胺酮等新型毒品的人數增長較快,佔吸毒人員總數的21.2%。濫用新型毒品人員以35歲以下青少年為主體,並逐步由社會閒散人員向企業員工、個體老闆、演藝人士等各階層發展蔓延。

  哪些防控毒品傳播的手段最有效

  去年5~7月,張文軍在北京市東城區10個街道辦事處100多個社區做了禁毒宣傳,開了10次大型座談會,由相關工作人員、社會工作者、老百姓代表、成癮者代表在一起討論。大家問得最多的問題是,吸毒者真地會戒掉毒品嗎?作為一個有過毒品成癮史的人,張文軍説戒毒真的很難,他現在也只能説自己4年沒有復吸。他認為防控毒品最好的辦法就是拒絕第一次接觸毒品。

  皮藝軍認為,在音樂、燈光、酒精、群體娛樂之下,不要説孩子,就連成年人也很難拒絕毒品的誘惑。“這和過去不吸第一口還不一樣,有些毒品只在娛樂中使用,第一次比過去更容易跨過去,抵制需要很強的意志力。”

  哪些防控毒品傳播的手段最有效?調查中,80.8%的人支援“加大對毒品、毒販的打擊力度”,72.9%的人認為要進一步“加強娛樂場所的監管”。

  遼寧省朝陽縣公安局禁毒大隊大隊長張曉過告訴記者,內地對毒品、毒販的打擊力度一直很嚴格,一直在實現“過境毒品進不來,本土製造制不成,運輸強化檢查力度不流動”的全方位綜合執法,他們定期會對一些企業進行安全檢查,控制製造毒品的原料,對化學品使用單位和經銷精神藥品、麻醉藥品的醫療單位也有監管。

  對酒吧等娛樂場所,在沒有案件的情況下,一年可以有幾次臨時檢查,“人家做生意,你天天去就沒人消費了,只能靠其他方面的監管措施,比如對從事經營管理的人進行宣傳教育,培養一批消息靈通的線人等。”張曉過説。

  “新型毒品改變了毒品傳播的頻率和被接受性,警方檢查一個酒吧,上百人要去做尿檢,司法成本太大了。”皮藝軍説,所以現在防毒教育更加重要。

  “97%的吸毒人員都會復吸,‘一日吸毒,十年戒毒,終生想毒。’戒掉的可能性太小了。”駱寒青説,毒品也是一種藥物,一些人大肆宣揚毒品能治病、能減肥,這是藥物本身的特性所致。我們的教育沒到位,很多人為了一時的效果,付出的是一生的健康。正面教育應該讓公眾認識到利弊哪個大哪個小,他們會了解選擇什麼樣的生活方式才是正確的。

  調查顯示,65.1%的人認為防控毒品要“加強公眾教育”。 (王聰聰)

分享到:
編輯:焦瑩瑩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