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甘肅平涼發射塔立在住宅區 附近居民紛紛患重病

時間:2009-10-21 14:00  來源:中國青年報

  10月17日,平涼市崆峒區南環中路64—1安置區的居民聚集在發射塔下談論這個讓他們感到恐懼的鐵塔。 本報記者 張鵬攝

  甘肅平涼電磁輻射疑雲

  

  記者 張鵬

  電磁輻射,這個對甘肅省平涼市崆峒區南環中路64—1安置區居民略顯陌生的詞彙,正給他們帶來很大困擾。

  這片安置區住著60多戶人家,上百口人,關於脫髮、失眠、胸悶、肌肉酸痛、視力下降等一系列疾病已經成了他們共同的話題。在排除了水污染、大氣污染之後,居民們把懷疑的目光投向了離家門不遠的通信基站發射塔。

  這一切都是通信基站發射塔惹的禍?中國青年報記者展開了調查。

  出現嚴重病情的是距離發射塔最近的幾戶人家

  10月17日早晨起床前,劉淑文感到眼睛發澀得難受。

  不僅如此,她的頭髮一直在掉,兩片兩個一元硬幣大小的頭髮已經脫落,每次出門前她不得不百般遮掩。

  5年前,從市區搬遷至南環中路64—1安置區後,劉淑文經營起一家小理髮店,主要打理周邊熟人的生意。最近她發現,幾乎每一位顧客都在議論脫髮,甚至包括小孩兒的頭髮都在掉。

  鄰居周碧英的頭髮已經快掉光了。丈夫楊德福自嘲説,43歲的老婆頭長得像一個癩頭僧,“一個女人家頭髮掉光了,太難看嘍”。

  這對四川籍夫婦2004年10月入住這裡,靠賣四川泡菜為生。低廉的租金吸引他們選擇了這個偏僻的城郊小區居住。現在,他們不得不暫時歇業,花積蓄度日。顧客們反映他們的泡菜裏經常能吃出頭髮絲兒。

  今年72歲的退休幹部李永才注意到,這幾年許多怪病、怪事相繼出現在這片區域。

  他留意著居民們的抱怨——大面積脫髮是大家反映最為集中的問題;另外,很多中老年人發現自己開始失眠。居民們還反映經常出現全身疼痛,包括腰疼、脖子疼、肌肉疼等諸多症狀。最為不解的是,很多人抱怨自己的視力正在急劇下降。

  這裡的居民用排除法排除了大氣污染、水污染之後,將目標鎖定了通信基站發射塔。居民們説,他們周圍方圓1公里之內,沒有工廠,也沒有高聳的煙囪。他們喝的水,和市區居民一樣都是自來水。

  據已經在此地生活了20多年的路秀蓮老人回憶,發射塔是2002年建起來的。她家的房子,就在離發射塔僅有10米左右的一個下沉式坑基裏。老人記得,安置區裏的住戶大多是在2003年後陸續搬遷至此的。

  儘管居民們還拿不出足夠的證據證明他們的症狀與發射塔之間存在必然聯繫,但居民們發現,出現嚴重病情的家庭,就是距離發射塔最近的幾戶人家。

  如今,楊德福已經萌生了搬離“是非之地”的想法。每天夫妻倆在廚房做泡菜時,抬頭就可以看見那個發射塔。他們把臥室的床搬到了客廳,但妻子的頭髮依然掉得厲害。

  48歲的李軍平説,他的這套房子,是在南方打工14年,“勒緊褲腰帶,從嘴裏一點點省出來的”,如今人心惶惶,他已經不知道還能遷往何處。

  在劉淑文理髮店門口,她9歲的小女兒指著20多米遠處的發射塔,用動畫片裏奧特曼的語氣説:“大塔,你好壞啊,我要把你劈了!”

  一夜之間敗下陣來

  一年前,在同一座城市的另一角,位於盤旋路的平涼市人民醫院門診部家屬樓的退休醫生們,同樣因為小區附近建了發射塔,開始維權、陳情……

  “大家都是搞專業的,都知道電磁輻射的危害。”76歲的高級藥劑師郝有福説。他參與了那次艱難的維權。

  據多位老醫生回憶,2008年10月,一處通信基站要建在他們小區外。考慮到有可能受到電磁輻射的威脅,這些老醫生自發前去和施工人員交涉。無果後,小區居民聚集起來將尚未安裝的發射天線抬走。對方報案後,經警方調解,居民們只好交還了這些設備。

  這些離退休醫生並沒有立即停止他們的維權。此後,他們組織了30多人到平涼市信訪辦陳情,到平涼市政府網站發帖留言,還有人給市長熱線打了電話。

  但居民們很快敗下陣來。就在他們尋找表達訴求通道的時候,有一天,他們突然發現基站的主桿已經直挺挺地立起來了。

  “沒有辦法。想擋,最終卻沒有擋住。”一位居民説。

  有人動議拆發射塔,但被郝有福等老人勸阻。老人們認為這樣會違反國家法律規定。有人建議,應該打官司解決問題,但不菲的訴訟費用和繁瑣的程式讓他們望而卻步。

  2009年10月17日下午,中國青年報記者在現場看到,此處基站建在平涼市糧貿賓館後院寬闊停車場的東邊。基站的主桿位於兩幢家屬樓的中間。據現場目測,與住宅樓僅一墻之隔的基站距離最近的住宅樓直線距離約10米,而白色的發射天線與頂樓的距離約為20米。

  46歲的高級藥劑師張偉也發現自己有失眠、掉發的症狀。他告訴記者,電磁輻射主要影響人的心臟。

  業界也有爭議

  電磁輻射,到底對人體有何危害?

  中國室內裝飾協會室內環境監測工作委員會副主任趙玉峰教授在他2005年的論文《提高人居環境品質降低公眾電磁輻射暴露水準》中寫道:“電磁波有害論受到各種疑問,因為目前人類還無法説明白血病等許多疾病的産生原因。對電磁波的研究僅有20多年,同時電磁波與吸煙不同,其強度、頻率、接觸時間、波形等較複雜,因此很難證明它與癌症之間的關係。綜合目前的醫學調查,人們無法否認電磁波對人體有影響。有關輻射引起的致癌、致畸、致突變‘三致效應’正在研究與探討之中。”

  趙玉峰介紹,電磁輻射主要通過熱作用對人體産生影響,引起神經衰弱症候群和反映在心血管系統的植物神經功能失調。典型的症狀表現為頭痛、頭暈、周身不適、疲倦無力、失眠多夢、記憶力減退等,部分人員則發生嗜唾、胸悶、心悸等症狀,女性有月經週期紊亂現象發生,少數人有脫髮現象。

  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電話採訪時,這位老專家解釋説:“電磁輻射不等於電磁污染。超過一定安全標準,達到足夠強度,就會對一些敏感人群産生影響,就要引起人們的注意,採取防範措施。但即使出現不適症狀,也不要怕得要死。大可不必對電磁輻射草木皆兵。脫離電磁輻射環境或者採取一定補救措施,不適症狀便可以恢復。”

  “超過標準的才會對人體有害。”不久前,國家環境保護部核與環境法規標準專家委員會電磁輻射組專家王毅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解釋説,“行動通訊基站在它的工作頻率範圍內,國家規定是40微瓦每平方釐米,如果超過40微瓦,這個環境可能就會有風險了,如果小于這個標準,就沒有問題。”

  王毅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這個標準是電磁輻射防護規定(GB8702-88)做出的。

  有專家介紹説,在對行動通訊基站進行環評時,是取GB8702-88中功率密度的1/5、即8微瓦每平方釐米為標準。

  這位專家透露,上世紀90年代,國家曾組織由環保部門、衛生部門、電力部門、通信部門、無線電干擾方面的專家等20多人組成編制組對電磁輻射標準進行修訂,“向國際標準靠攏,因各方意見不一致,未達成協定。”

  “現在這個標準應該説是比較嚴格的,國際上的標準是50微瓦。”王毅説,“還是一個量的問題。現在人們的生活離不開電,也離不開電磁波了。很多人對基站不了解,電磁波又看不見、摸不著、聞不到,所以才害怕。”

  針對一些居民反映受電磁輻射影響出現脫髮、失眠等症狀,這位專家進一步解釋説,“現在城市環境比較複雜,人的壓力也比較大。也可能是社會原因等其他原因造成的。”

  多年參與通信基站環評審核工作的趙玉峰教授介紹説:“絕大多數基站在居民區,符合安全標準。但一些老的基站功率較大,距離居民區較近,也正在逐步改造。”他發現,過去很多建在農村的基站,周圍已經建起了密集的建築。“很多問題是歷史遺留問題,規劃部門沒把好關。”

  採訪中,記者發現,目前業界對通信基站發射的電磁輻射是否對人體造成威脅這一問題依然存在爭議。

  一種觀點認為,移動基站發射的電磁輻射嚴重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另一種觀點爭鋒相對,認為移動基站的建設按照國家相關標準,GSM基站天線高度均符合國家規定的安全值,加之電磁波在空中的能量衰減,電磁輻射影響事實上已經非常微弱。

  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這是一個説不清楚的問題。三大運營商曾出面解釋過這個問題,但發現炒得越熱,問題就越談不清楚。後來,索性大家都不怎麼提了。”

  這位對通信業觀察多年的人士表示:“這或許是現代人的悲哀。除非你回到原始社會,不然你就不可能避免受到這種傷害。”

  他所居住小區的居民曾動議要求拆掉安裝在小區的移動基站,但居民很快發現,手機信號越來越差。居民們又開始打電話投訴信號差,要求恢復建設基站。

  專家態度

  監管脆弱助長公眾恐慌

  浙江省鎮海中學教師戴滿國在2007年曾指導過幾名學生開展了一項題為“電磁基塔走進我們的生活”的研究性課題。學生們在走訪中了解到,當地一些社區曾發生過居民就基塔位置問題與有關部門和企業交涉的情況。作為一名物理教師,戴滿國知道過量的電磁輻射對人體健康會有影響。他也會提醒身邊的人在購房時適當遠離發射塔。

  近年來,公眾對發射基站電磁輻射影響的投訴不起。前不久青海省環保廳責令中國聯通青海分公司拆除了一個位於西寧市新寧路新寧花苑室內的移動基站。監測發現,該基站發射天線置於室內,未採取任何輻射遮罩防護措施,造成隔壁住戶室內電磁輻射水準超標。中國青年報記者在中國通信學會電磁相容委員會的一份內部材料中獲悉,“全國50萬個通信基站絕大多數建在人口稠密區,很多沒有經過電磁輻射環境評估。近年來,環保部門接到民眾對通信基站電磁輻射污染的投訴日益增多,通信基站有的被環保部門罰款,有的被告上法院,有的被迫拆除。”

  有專家告訴記者,加強監管有助於消除公眾對電磁輻射的恐慌。但他們同時也對目前脆弱的監管表示了擔憂。

  國家環境保護部核與環境法規標準專家委員會電磁輻射組專家王毅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現在各地基站建設的速度比較快,有些地方也有沒有做環評就建設的。”

  “難度有,但一直在推進。”青海省輻射環境管理站站長王心明告訴記者,現在青海省三大運營商正在補環評這一課。他介紹説,很多都是歷史遺留欠賬問題,當時建設移動基站時“確實存在環評手續不全的問題”。

  他認為,西部省份地域廣闊,自然、交通等條件差,加之專業人才缺乏,監管力量更凸顯出不足。

  “我們國家在(電磁輻射管理)這個問題上,一直強調從嚴掌握。”曾參與電磁輻射防護規定制訂的趙玉峰教授表示,“監管力量絕對不足,但這都有一個過程。以前很多省份根本沒有環評概念,現在起碼有這個意識了。”他對此持樂觀態度,“會慢慢好起來的”。

  中國政法大學污染受害者法律幫助中心主任王燦發教授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除了有關部門加強監管之外,由於公眾對電磁輻射對健康的影響知之甚少,而通信基站的選址又與公眾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有關部門可以開展相關的科普宣傳,普及必要的科普知識。

  戴滿國也認為,一些有關民生的科普知識應該讓公眾知道,以提高公眾基本的科學素養。因為有了基本的科學素養,公眾才能作出科學的判斷與選擇。他還建議,可以利用社區和街頭的宣傳欄來滿足公眾對一些污染方面知識的知情需求。

分享到:
編輯:王曉燕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