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濟南5月23日電(記者王志)記者23日從國務院南水北調工程辦公室獲悉,我國南水北調東線治污效果顯現。近年來,山東、江蘇兩省在保持經濟高速增長的情況下,積極採取有效措施,實現水質大幅度改善,主要污染物呈現下降的良好態勢。
按照“先節水後調水、先治污後通水、先環保後用水”的原則,圍繞南水北調東線水源區保護和建設調水沿線“清水走廊”的目標,在國務院南水北調辦的協調下,國務院有關部門各司其職、各負其責指導地方開展治污工作。江蘇、山東兩省樹立環保優先的發展理念,落實治污的主體責任。
山東在嚴格控制重點污染源、實現穩定達標排放的基礎上,加大中水資源化利用,充分發揮濕地削減污染物、凈化水質的作用。在南四湖周邊新薛河流域實施水污染治理示範工程,結果顯示:河道中化學需氧量(COD)濃度從上游來水的70毫克/升下降到30毫克/升以下,通過濕地入南四湖的中水COD濃度也進一步削減到20毫克/升,氨氮削減到1毫克/升以內,污染物削減效果十分顯著。
江蘇省將調水源頭取水口劃為飲用水源保護區,實施農業面源污染控制、引江河道與濕地保護、生態林網與生態廊道、生態環境監測預警系統建設,並在輸水沿線地區建設生態農業示範縣。
同時,山東、江蘇積極加快治污項目建設,發揮已建工程效益。2007年,兩省治污控制單元實施方案中確定的426項治污項目中,完成334項,在建65項,未動工27項。2008年,兩省加快了治污項目建設,又完成治污項目31項,實現開工13項,已建在建率達96.7%。兩省還加快截污導流建設進度,26項截污導流工程全部開工建設。
此外,山東、江蘇兩省關閉多家不符合國家産業政策、規模小、效益低、污染重的造紙、釀造、化工、印染等污染企業。提高部分行業污染物排放標準,限制高污染行業。在調水沿線重點污染源安裝線上監控裝置,嚴格污染物總量監測。目前,兩省已經完成污染治理的工業企業廢水達標排放率在90%以上。
為落實治污責任,山東還建立和啟動治污工作問責制,山東省政府將治污工作作為年度幹部考核的重要依據;江蘇將東線治污工作納入市長環保目標責任制考核,對調水沿線徐州、宿遷、淮安、揚州四市進行考核。
根據山東、江蘇兩省關於南水北調水污染防治工作階段性目標的自查報告及基礎檔案中提供的數據,與2000年規劃年相比,2007年COD入河量下降了29萬噸,下降了80%;氨氮入河量下降了2.82萬噸,下降了84%,考核斷面水質提高幅度大,污染物入河量削減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