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一月兩度下調成品油價 定價新機制積極作用初顯

時間:2009-01-15 09:41  來源:新華社

一月內兩度下調成品油價格
──我國成品油定價新機制積極作用初步顯現

  新華社北京1月14日電(記者安蓓、江國成、王駿勇)國家發展改革委14日出人意料地宣佈自1月15日零時起將汽、柴油價格每噸分別降低140元和160元。這是我國自2008年12月19日啟動完善後的成品油定價機制後再次下調成品油價格,距離上次大幅度降低成品油價格尚不足一個月,調整頻率之快,為近年所罕見。

  新的成品油價格機制將給我國消費者帶來哪些好處?我國成品油價格調整的頻率或幅度將會怎樣?我國成品油市場將會出現哪些變化?記者為此獨家專訪了發展改革委有關部門負責人、知名專家和部分消費者。

  連續降價表明新機制反應靈敏

  國家發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長周大地告訴記者,不到一個月,我國兩次下調成品油價格,且第二次降價幅度僅為每噸100多元(相當於零售價格每升下調1角多),這説明完善後的成品油價格機制方案正在被嚴格執行。

  “這是一個很好的跡象,這意味著今後國內燃油價格對國際市場的反應將更加靈敏。”周大地説。

  聽到降價的消息後,消費者無不拍手稱快。在武漢當個體老闆的私家車主佘吉剛説:“我現在是一天都離不開車了。每天談生意、打理生活都需要用車,平均一天要跑100多公里,一個月要用油400升左右,油錢在2000元上下,是一筆不小的支出。就算每升降價1毛錢,每月也能省幾十塊錢呢。”

  南京市中北計程車公司駕駛員錢兆明告訴記者,他平均一天要使用40公升汽油,夏天開空調就更多,每天花在汽油上的錢就要250元。國家這次下調油價,雖然幅度不大,但折合每個月也能節省一二百元錢,當然是一個利好。

  國家發展改革委價格司有關負責人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成品油價格連續下調,客觀上會減輕用油企業和消費者負擔,對促進汽車工業發展也具有積極作用,符合當前擴大內需、刺激經濟增長的政策取向。

  這位負責人説,我國成品油價格實行與國際市場原油價格有控制地間接接軌,是以一定時期內國際上幾種原油價格的平均水準為基礎,加上國內平均加工成本、稅金和適當利潤確定的。當國際市場相關油種一段時間內綜合平均價格變化超過一定幅度時,國家對國內成品油價格進行相應調整。近一段時間國際市場原油價格持續回落,近日雖有波動,但按照完善後的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仍有一定的降價空間。為此,國家決定相應下調成品油價格。

  此前,發展改革委表示,“我們每天都在跟蹤國際原油貿易價格,一到點(有下調空間)我們就會調”。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有關負責人表示,中石化將嚴格執行國家定價。中石化目前已經形成價格調整的相關機制,一接到國家有關價格調整的通知,公司就會立刻著手安排,並嚴格執行,各層有關領導會親自監督價格調整到位。

  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改革取得三大突破

  國家發展改革委價格司副司長許昆林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我國成品油價格改革一直朝著市場化目標逐步推進。這次改革取得三大突破:“一是改革後的國內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將根據國際市場原油價格等相關因素進行調整,能夠更好地反映企業生産成本、市場供求情況以及資源稀缺程度;二是根據國內實際情況,為減緩油價短期內大幅度波動給市場帶來的不利影響,在國際市場原油價格畸高或畸低時,對成品油價格進行適當調控,以保持成品油價格相對穩定;三是將汽、柴油零售基準價格允許上下浮動改為實行最高零售價格,不再設定價格下限,鼓勵經營者之間開展價格競爭,更好地反映市場供求狀況。”

  他説,這次改革還明確了對民營批發企業的汽、柴油價格政策,規定了供民營批發企業汽、柴油供應價與零售價之間的最低價差,以保證民營批發企業的正常經營,為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場競爭環境創造了更加有利的條件。

  汽柴油零售基準價格下限取消不到一個月,靈活的價格競爭已經在我國的成品油市場出現。

  從去年年底開始,我國兩大煉油商中石油和中石化部分地區加油站出現自行降價的風潮,且降價地區和降價幅度不斷擴大,降價幅度較大的上海地區與基本沒有降價的北京地區93號汽油價差一度達到每升0.7元。

  中國石油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董秀成説,當前,中石油、中石化部分地區加油站自行下調價格促銷,主要是為了應對經濟下滑所導致的消費需求急劇下降。但與之前成品油零售商在國家公佈的基準價基礎上上下浮動8%相比,新機制僅設定“最高零售價”無疑為成品油零售市場打開了自由調價的空間,未來各地加油站調價很有可能成為常態。

  中石化集團公司負責人表示,公司下屬部分地區加油站自行下調價格完全屬於企業根據市場、供需和庫存情況作出的自主選擇。新的價格機制保證了企業的利潤空間,也為企業根據市場進行價格調整提供了可能。

  據權威人士透露,新的定價機制確定了成品油生産者的合理利潤,調動了成品油生産者的積極性,有利於保障供應,維護石油安全。不久前,某石油出口國官員主動向到訪的我國領導人提出,希望在中國投資興辦煉油廠實施。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去年國際油價暴漲至100多美元一桶後,我國為了穩定物價,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一段時間沒有批准煉油企業上調油價的要求。一些民營煉油企業因為虧損紛紛停産。東南沿海某省的中外合資煉油廠外方投資者因虧損纍纍一度要求停産撤資。

  當時,保障市場供應成了國有石油企業義不容辭的責任,但由於産能有限,即使這兩大企業滿負荷生産,部分地區還是出現“油荒”。

  據有關部門調查,在油荒期間,一些貨車司機為了加油要排長隊,正常情況下一天不到就可以跑完的路程,需要3倍的時間。油荒一度影響正常的經濟生活。

  按照新的機制,我國煉油企業的利潤被嚴格限制在石油化工行業的平均利潤率水準,只有百分之幾。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認為,我國在紀念改革開放三十週年之際,出臺了醞釀已久的成品油價格和稅費改革方案,凸現了政府進一步深化和推動改革的決心。

  新的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對保障石油供應和安全方面有眾多好處。從長遠看,一旦國際油價走高,也將對我國石油消費方式發揮調節作用。

  周大地説,“在國際原油價格下跌的時候,國內成品油價格會隨之下調;但如果國際經濟復蘇,國際原油價格回升,國際成品油價格也會作出向上的調整,對此消費者應該有更加充分的認識和思想準備”。

  “屆時,成品油價格定價機制將與燃油稅費改革一起對我國石油消費方式發揮積極作用,有利於推動節能減排。”他説。

  林伯強告訴記者,與此前我國成品油價格調整相對滯後相比,實施完善後的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説明我國政府更加有決心推動國內成品油價格與國際接軌。在國際油價不出現過於劇烈變化的前提下,國內成品油市場和國際市場分割、價格脫離的情況將大為減少。

  他説,新的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仍然屬於政府調控的範疇,但它確保國內成品油價格更加頻繁地調整,以便與國際市場價格進一步接軌,這將為我國建立更加市場化的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做好準備。

  2006年,我國出臺石油價格形成機制綜合配套改革方案和向原油開採企業銷售國産原油徵收特別收益金的政策。由於國際原油價格持續上漲,2004年下半年以來,我國暫停執行上述價格形成機制,長時期未根據國際油價變動調整國內成品油價格。

 

  進入新聞中心>>

分享到:
編輯:王曉燕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