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新醫改方案“五多五少”勾勒中國民眾就醫藍圖

時間:2008-10-16 09:05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10月15日電(記者王茜、趙超、顧瑞珍、吳晶、周婷玉)新農合、社區衛生、公共衛生……《關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徵求意見稿)》中有許多人們已經熟知的字眼,因為這些改革新措施近幾年已經起步並且取得進展。儘管深化醫改是一個長期漸進的過程,但是從這些改革政策和措施中,人們可以從中期待看病就醫有一個更好的未來,有望得到更多的實惠。

  政府“多預防”百姓“少得病”

  中國長期以來存在著“重醫輕防”的觀念,老百姓也是病倒了才想著去醫院檢查,這不僅影響了人們的生活品質,而且增加了百姓和國家的疾病負擔。面對看病就醫問題突出的現實,中國亟須轉變醫學模式,堅持預防為主。

  《徵求意見稿》中提出,健全城鄉公共衛生服務體系,逐步擴大國家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範圍,向城鄉居民提供疾病防控、計劃免疫、婦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實施國家重大公共衛生專項,有效預防控制重大疾病。

  這意味著政府擔起責任加強疾病預防,保障人民健康。正如衛生部部長陳竺所説:“對一個13億人口的大國而言,群眾的健康問題不能光靠打針吃藥來解決,必須強調預防為主。”

  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李玲指出,如果全民能均等享受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那麼老百姓的健康水準將得到提高,得病機會將減少,醫療負擔也會相應減少。 

  政府“多保障”百姓“少擔憂”

  由於沒有醫療保障、醫藥費用高,很長一段時間以來許多居民尤其是城鄉貧困居民“有病不敢醫”,因為一個人生病往往全家都被拖垮。

  為了減少老百姓的擔憂,讓老百姓病有所醫,中國正加快建設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保障體系。《徵求意見稿》提出,近期力爭實現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合)率達到90%以上,並逐步提高籌資和保障水準。

  醫療保障多了,群眾看病的擔憂就少了。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經濟系主任白重恩認為,建設覆蓋全民的醫療保障體系是醫改最重要的內容,抓住了解決群眾當前看病就醫難題的癥結。

  目前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已達1.94億人,新農合製度已覆蓋全國農村地區90%以上的人口,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試點也已在200多個城市推開。城鄉醫療救助制度也基本建立。

  政府“多監管”百姓“少花錢”

  得不起病,吃不起藥,“看病貴”成為老百姓反映最突出的問題之一。這與藥品生産、銷售和使用環節的混亂、與醫藥領域的腐敗有密切關係。《徵求意見稿》中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的舉措有望給這種局面帶來轉機。

  《徵求意見稿》提出,基本藥物由國家實行招標定點生産或集中採購,直接配送,減少中間環節。規範基本藥物的生産和配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基本藥物直接配送覆蓋面力爭達到80%。合理確定基本藥物的價格,減輕群眾基本用藥費用負擔。

  華北制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千兵指出,基本藥物制度是世界上比較普遍的形式,這對降低藥價,保障基本藥物的供應有重要作用。但是基本藥物目錄如何制定、如何管理等細節有待進一步落實。

  醫療“多網點”患者“少跑腿”

  缺少人才、缺少設備、缺少房屋……因為醫療衛生資源的缺乏,中國一些貧困地區、邊遠山區的老百姓只能“跋山涉水”地求醫問診。

  “農村居民小病不出鄉,城市居民享有便捷有效的社區衛生服務。”針對老百姓看病難問題,《徵求意見稿》勾畫了一個令人欣喜的前景。

  《徵求意見稿》還提出,加快農村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和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建設,實現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網路的全面覆蓋,加強基層醫療衛生人才隊伍建設,著力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水準和品質。

  近年來,中國社區衛生服務網路進一步發展,截至2007年底,全國共建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2.6萬餘個。2007年全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診療人次達到2.26億人次。

  醫院“多便捷”患者“少麻煩”

  《徵求意見稿》要求,要探索建立比較規範的公立醫院管理體制和運作機制,改進醫院內部管理,優化服務流程,規範診療行為,明顯縮短病人等候時間,實現檢查結果互認。

  公立醫院的改革是近期醫改的重點。努力讓百姓更加方便快捷地看病就醫,也是《徵求意見稿》中比較明顯的信號。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運動醫學研究所所長于長隆説,如果公立醫院能多為病人考慮一些,多提供一些便利,設計好就診過程的細節,病人就少些等候少些麻煩。

分享到:
編輯:楊雲濤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