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何振梁看奧運:中國人振奮精神的新起點

時間:2008-08-04 08:39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8月3日電 何振梁看奧運:中國人振奮精神的新起點

  新華社記者 顧錢江

  中國人距實現百年奧運夢想只剩下幾日之遙。在中國奧委會名譽主席何振梁看來,這不僅是一個民族夢圓的時刻,更是一個民族振奮精神的新起點。

  “從此,中國人是否可以擺脫百多年來歷史形成的‘我們不如人家’、缺乏自信心這樣一種表現,真正像毛澤東主席説的那樣,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79歲的何振梁説。

  期望:喜悅時刻,亦是輕鬆時刻

  盛夏時節,全世界的目光向北京奧運會賽場內聚焦,而何振梁卻冒著酷暑四處奔波,宣講奧林匹克精神。十天前的7月24日,他剛參加完顧拜旦《奧林匹克宣言》在華出版的儀式,就匆匆飛赴廣東出席“奧林匹克文化中國行”活動。

  自南粵歸來,何振梁依約在緊張的日程中抽出半個上午接受採訪。記者面前的何振梁身著淺色外套,戴著金絲邊眼鏡,平靜儒雅,絲毫看不出他曾在一線經歷兩次申奧,體驗過由失敗到成功的悲喜極致。

  7年前,國際奧會在給北京的評估報告中説:北京舉辦奧運會,將給中國和世界體育運動留下獨一無二的遺産。何振梁理解,對中國來説,這遺産絕不僅是物質上的,恐怕真正長期起作用的是精神遺産,這就是中國人自信心的增強。

  何振梁深信,奧運會將是一個喜悅時刻,也將是一個輕鬆時刻,中國人從此應如釋重負,卸去自鴉片戰爭以來慢慢形成的“我不如人”的歷史包袱,真正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有了這樣的精神狀態,對我們更好地融入世界,更好地為世界作貢獻,會起很大很大的作用。”何振梁説。

  願望:讓同胞理解奧林匹克真諦

   採訪中,何振梁講的都是體育,卻又不僅僅是體育,幾次強調奧運夢是中國人強國夢的一部分。他語調平靜,娓娓道來,不過,在談到中國首次申奧失敗,以及數月前火炬境外傳遞遭破壞時,卻露出少有的激動。

  “‘藏獨’分子本想玷污中國的形象,玷污國際奧會的形象,結果卻是自己玷污了自己,讓世界看到他們的真面目!”何振梁説。

  破壞者的行為引發了世界性的辯論。何振梁認為,這場辯論的結果,是人們都認識到奧運會是當今唯一超越意識形態和不同膚色,能夠把世界青年團結在一起的、獨一無二的財富。是保護,還是破壞,不言而喻。

  何振梁已經推掉許多社會職務,目前僅擔任國際奧會委員兼文化和奧林匹克教育委員會主席。採訪就在位於北京朝陽公園內的金臺藝術館主席辦公室進行。樓下,有三五成群晨練的人們,不遠處就是奧運會沙灘排球場。這裡遠離都市喧囂,卻與體育近在咫尺。

  源自古希臘的奧林匹克精神是什麼?何振梁簡單地解釋道:體育比賽的勝負固然重要,但運動員在場上頑強拼搏,永不停留在現有層次,去追求更高目標,才是人類所以發展的根本精神。

  “我覺得中國在接觸奧運會過程當中,由於歷史造成的原因,比較偏重於參加競賽和奪取金牌。”何振梁説,“我想做的是,讓我的同胞真正理解奧林匹克運動的真諦。”

  他強調,奧林匹克運動絕不是要培養“競賽機器”,而是通過體育這一載體,通過尊重規則,培養真正有高度公民意識的社會成員。

  盼望:親手傳遞奧運聖火

  何振梁偌大的辦公室裏陳設簡單,墻上一幅書法作品卻格外引人注目。這是毛澤東著名的咏梅詞,也是辦公室主人心境的寫照:“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北京兩次申辦奧運會,何振梁亦兩次出馬擔任中方陳述人,可謂北京申奧成功的關鍵人物。成功之後,何振梁一直保持低調,“我最大的願望已經實現,現在只想安度晚年。”他説。

  曾有美國學者問何振梁:是奧運會改變中國?還是中國改變奧運會?

  何振梁回答:奧運會在北京舉辦,中國的發展會大大加快。我們的改革,我們的開放,不是由於外力的逼迫,而是出於我們自身的願望和需要,奧運會則加快了這個過程;同時,“中國人的積極參與,必然也改變了奧運,13億人的積極性創造性參與到奧運會當中,對增進奧林匹克文化的多元本質,對東西方文化交流的影響不可估量。”

  有人擔心民眾的一些不文明行為會損害國家形象,何振梁卻樂觀得多。他由衷地説,國民素質是有要提高的地方,但中華民族的本性是十分善良、十分好客的,願意把自己的心掏出來給別人看,人家是會體會到的,“我堅決地相信這一點。”

  再過幾天,何振梁就將實現自己的夙願——作為一名火炬手,親自傳遞奧林匹克聖火。1955年,何振梁經賀龍元帥親自點將投身體育工作;算來,幾天后短短幾十米的火炬傳遞路程,何振梁已經為之奮鬥了53年。

分享到:
編輯:楊雲濤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