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中國人迎來第一個清明小長假 祭掃人數超1億

時間:2008-04-05 09:34  來源:新華網

  4月4日,正值中國傳統節日清明節,2008年的清明節,是中國假日調整後迎來的第一個“小長假”。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的骨灰墻邊一位民眾正在追思親人。 中新社發 富田 攝

  新華網北京4月3日電(記者周瑋)從4日開始,中國人首次迎來為期3天的清明節“小長假”。掃墓、祭祀、踏青等傳統項目的回歸,讓不少中國民眾感受到了清明節特殊的文化意義。

  4日,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向南京市的10個“和平社區”贈送了和平鐘,希望這些和平鐘能讓和平之聲在社區經常響起,時刻提醒居民:“不忘歷史,珍愛和平。”

  在黑龍江,實現免費開放的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4日接待訪問人數超過4000人。“七三一”遺址是世界戰爭史上最大規模的一處細菌武器研究、試驗、生産及進行殘酷活體試驗的歷史見證地。參觀者中年輕學生和帶孩子的家長佔了大多數。

  在湖南省炎陵縣,來自湖南、湖北、廣東等省各界人士萬餘人冒著紛紛清明雨,集體祭奠中華民族的始祖炎帝。主祭祀人表示,炎帝堅韌不拔的開拓精神、百折不撓的創新精神、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大公無私的奉獻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

  同日,位於成都龍泉驛區的洛帶古鎮舉行了一次大型客家公祭祈福活動。洛帶古鎮至今仍保留著純正的客家語言、風俗與傳統建築。此次祭祖祈福活動的重頭戲是客家公祭入川先祖大典,展現的是原滋原味的東山客家公祭儀式。除祭祀大典外,客家山歌、車燈、腰鼓、風俗劇等一系列客家傳統節目也在活動期間悉數亮相。

  在清明節期間外出旅行或踏青也成為不少人的選擇。在新疆的“小羊軍團”網站上,清明節出行戶外的召集帖早早就挂滿論壇,各式“色友”“車友”“驢友”等早已蠢蠢欲動。而北京的郭沫若、梅蘭芳和徐悲鴻故居也比平日熱鬧了許多,一些市民用獻上鮮花的方式來懷念這些文化名人。

  國家語委副主任、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管理司司長王登峰所説,自2006年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到2008年成為國家法定節假日,清明節等傳統節日的豐富內涵,正被愈來愈多的有心人發掘、體味與分享。

  “民俗活動體現了最深刻而持久的民族情感。”河南大學教授高有鵬説,“我們應該懂得民俗節日的歷史,完整而生動地恢復與重構民族節日系統,可以使我們的傳統節日更加具有積極意義。”

  中國民政部清明節辦公室估計,4日當天中國群眾祭掃總數應超過1億人。

分享到:
編輯:楊雲濤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