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西班牙先鋒報:相對於中國 印度還未甦醒

時間:2009-09-11 15:17   來源:新華網

印度火車超載嚴重

  西班牙《先鋒報》9月8日文章,原題:印度無法同中國相比 

  中國和印度這兩個人口大國,正在快速發展成為要求在世界政治舞臺上佔有相應地位的兩個經濟巨人。21世紀將是亞洲世紀,而中國和印度將是主角。然而,只要在北京和新德里,或者上海和孟買的街頭走一走,就不難看出這兩個大國的崛起程度是大相徑庭的。事實上,中國不再是一個處在襁褓當中的大國,而是一個貨真價實的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印度當然也是一個巨人,但它卻是一個“泥腿子”,其經濟規模甚至趕不上西班牙。

  中印差距就像地中海兩岸無法彌合

  我不止一次聽到這樣的説法,一位在上海工作的印度科學家也一再向我強調,中國的經濟發展規模比印度提前了至少15年。這一時間上的差距與鄧小平開創的改革開放政策與1991年時任印度財政部長的曼莫漢辛格發起的改革在時間上的差距相近。這種説法其實就是自欺欺人。北京與新德里、上海與孟買之間的鴻溝差了至少有25年到30年的時光。打個比方,中國與印度的經濟差距就像遙遠的地中海兩岸一樣無法彌合。

  説中國的農村地區極其落後也沒用,因為印度農村更加落後,那裏的兒童營養不良和文盲現象與非洲一樣。中國與印度之間的差距非但沒有逐漸縮小,反而越來越大了,兩國經濟都在增長,但印度的增速是5%到6%,而中國是8%至9%。

  也許有的人會想,無論是帶有皇家氣息和傲慢感的北京,還是兼具了世界性與現代化于一身的上海都是櫥窗裏展示給別人看的樣本。但是,如果乖坐快速城際火車到南方小城蘇州看一看,你同樣能感受到一樣的發展速度。更大規模和更快發展速度的城市在中國不下幾十個。透過火車車窗,你能看到四處都有正在興建的基礎設施工程,中國想要借此來彌補出口産業增長的減速。

  如果誰想要用印度從英國殖民者那裏繼承下來的鐵路、火車和行車速度與中國相比的話,我勸他還是省一省吧。又有誰敢親身體驗盂買的火車,挑戰身體的極限呢?當然,新德里的地鐵比北京或上海的都更現代化,可它剛剛投入使用6年,盂買甚至到現在都沒有開始建設地鐵。

  從馬可波羅開始,中國就不斷給歐洲人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從印度的城市叢林裏走出來,中國城市的良好管理明顯更令人印象深刻。中國的方式似乎更有效。中國城市也有污染,水和能源也得不到合理消費,但與印度相比,中國的城市管理方式卻的確奏效。在巴塞羅那可以看到比北京還多的自行車,但是北京的計程車服務相比印度的黃包車來説,那簡直沒的説,而且車車都有空調。

  印度有的是無序、骯髒和流浪漢生活,在這裡秩序、整潔和控制只是法律上的説辭,甚至連警察也只是看上去是警察,而不是專門敲詐勒索的流浪漢。無論是印度還是中國,到處都是熙熙攘攘的人群,但不管在北京、上海、西安還是蘇州,中國人看上去更加幸福,特別是他們更加平等。更不要説兩國在男女平等問題上的差距了,在印度這是個突出問題,而在中國卻很少感受得到。

  印度是一個民主國家這樣的説法也過於簡單化了。在中國時常會報道一些腐敗醜聞,但如果説中國的官員侵吞的是一個項目10%到20%的資金的話,那麼在印度,任何一項公共計劃的資金只有20%用到了實處,其餘的70%到80%都落入了政客、官僚和中間商的口袋。更糟糕的是,印度所謂的言論自由沒有報道過一例官員腐敗案件。

  相對於中國,印度尚未甦醒

  印度根本無法像北京那樣承辦一次奧運會。毫無保留地捍衛印度的人認為印度保留了它的根基,而中國在發展中卻犧牲了這一點。但是在步入現代化的過程中,印度除了讓英語成為自己的語言之外別無選擇。印度本國的語言印地語在網際網路上是一門比加泰羅尼亞語還要稀有的語言,印地語的翻譯作品也是風毛麟角。中國則為漢語自豪。中國並不是在一味地迎合世界,而是世界必須逐漸適應中國。印度由於精英階層使用英文而使這個國家與我們有了更多的相似性,然而,宗教解放、務實主義、平等主義、現代化等方面卻讓中國人更接近於我們的思維。

  客觀地説,中國模式就好像打在印度模式臉上的一記響亮耳光,這一點在發展中世界表現得愈發明顯。相對於中國,印度尚未甦醒。

  儘管有以上諸多不同,但同樣處在發展中階段的兩個國家在很多方面仍然非常相似。至少在一代人中間,文化都將在兩國佔據次要地位,因為它們的口號都是“經濟增長”。(作者霍爾迪霍安巴尼奧斯)

編輯:王曉燕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