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世界報》7月8日文章,原題:俄羅斯遠東地區,“中國製造”的誘惑
20年前,中俄雙方還都關著門兒呢。今天,拿著放大鏡看看地圖上4000多公里長的兩國邊境線,那裏熙熙攘攘,車水馬龍。21扇“大門”都向亞洲敞開。
自2001年以來,俄羅斯和中國邊境省份的居民不再需要簽證就可以過境。只要他們是團體旅遊,不受任何阻撓。在20年裏,綏芬河人口增長了10倍。由於俄羅斯遊客的光臨,酒店、旅行社和購物中心等等,全都很快建造起來。“很難不愛中國,我們會去購物、療養和學習。我們的青年人都開始‘奔向中國’了,他們更經常坐飛機去北京,而不是莫斯科。”來自符拉迪沃斯托克的安德烈講。
當安德烈還是孩子的時候,他記得兩國人民還憤憤而視。自那時以來,爭端已經得到解決。中國和俄羅斯關係隨著蘇聯的解體而正常化。安德烈説,中國已不再被視為一種威脅,因為他的兒子就在北京學習。目前俄羅斯大多數學校和大學都開設了中文課。“過去,日語被認為是未來的語言,現在是漢語。”曾在孔子學院學習的麗莎向我們證實。
麗沙經常出差到“另一頭”去。是什麼讓她那麼著迷呢?“城市的現代化和可以拿到獎學金的事實。”她知道,很多人甚至已經紮根中國。
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很多房地産經紀人已接管這個小市場,專向俄羅斯人銷售在綏芬河、琿春和大連的公寓及別墅。人們在網際網路上就能尋找自己的“東方之家的夢想”。 “物業便宜,服務品質比俄羅斯好”,符拉迪沃斯托克一家廣告報紙出版商隋惠林(音)講。他本是綏芬河人,已移居俄羅斯。他説,兩個國家之間的反差巨大。“在這裡(俄羅斯),一切都處於停滯狀態。在那裏(中國),一切都在變動。”
“這裡的人不怕中國人,不怕兩邊的人民走到一起交流。當人們互相了解,誤解就會消除”符拉迪沃斯托克旅遊機構的阿列克謝這樣説。在這個城市,我們試著找到像莫斯科描述的那樣:“這些中國人威脅到俄羅斯的完整”。可威脅在哪啊?在市場上。近年來,遠東和西伯利亞已被中國製造的産品淹沒了。
幾乎所有的小企業都是中國人經營。他們的存在得到容忍,因為他們持有商務簽證,只是沒有工作許可。這種半合法地位讓俄警察和官員很放心。3年前,克里姆林宮還擔心中共統治的小企業會在俄佔上風。現在,法律要求中國小商人雇傭俄羅斯人賣貨。 (唐頤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