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聯社6月9日文章,原題:中國地方政府掀起改名熱
中國地方政府掀起了改名熱。部分地方認為,將城市名稱改為當地名剎或著名景點名稱,會提高城市知名度,從而有助於吸引國內外遊客。法門寺每年有200萬名國內外遊客慕名前來。該寺所在的陜西省扶風縣政協近日向政府建議將扶風縣改名法門寺縣,理由是外界“只知法門寺,不曉扶風縣”,期待借法門寺名聲提高扶風身價。
點燃地方城市改名之火的是安徽徽州市。徽州有世界自然遺産黃山。早在1987年徽州就改名為黃山市,在吸引投資和遊客方面大獲成功。此後,四川南坪縣更名為九寨溝,原始森林和溪水相映成趣、有“童話世界”之稱的九寨溝就位於南坪;雲南思茅縣因普洱茶而更名為普洱市等等。
部分地方政府甚至為搶佔地名激烈競爭。湖南新晃、貴州赫章縣和水城三地為“夜郎”一名而爭鬥得不可開交。成語“夜郎自大”家喻戶曉,三地都想借助夜郎的名聲。但學者指出,三地實際上均與夜郎無緣。缺乏對歷史和文化遺産的認識,僅憑賺錢一個理由就急於改名,這種做法遭到中國學者指責。一名時事評論員撰文稱,地名包含了當地悠久歷史和文化,為商業利益甚至是迷信輕易更改地名,不僅破壞文化和歷史傳統,還會失去所追求的價值。(作者樸鐘國,張尹珠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