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美國之音:海外並購,中國還在學習階段

時間:2009-06-08 14:03   來源:環球時報

  “美國之音”6月6日文章,原題:海外並購,中國還在學習階段

  澳大利亞礦業公司力拓和中國中鋁解除“婚約”,與中國四川的騰中重工與美國通用達成收購通用旗下悍馬品牌的協定,再次引起人們對中國公司海外並購的關注。最近幾年,這類海外並購活動大幅度增加,但專家認為,成功的不多,失敗的不少,中國還處於學習階段。

  力拓和中鋁在3個月前達成的並購交易星期五宣告失敗。這是繼中海油並購美國優尼科公司失敗後中國企業海外兼併努力遭受的又一重大挫折。最近幾年,中國企業走向海外的速度明顯加快。據中國官方數據,去年中國海外並購投資超過200億美元。全球經濟衰退以來,並購案例越來越多。在美國通用申請破産保護的第二天,騰中重工和通用達成初步協議。其實,力拓與中鋁的交易也是經濟衰退的産物。深陷債務危機的力拓為尋找出路與中鋁商談並購。3個月前,中國吉利汽車公司收購了澳大利亞的一家大型變速器公司。此外,奇瑞、北汽和吉利等都在為並購海外目標積極活動。

  跟蹤中國海外投資的美國專家卡林納指出,中國這方面面臨比西方同行更大的挑戰。“並購從來不是件易事。許多並購意向都很難實現。研究顯示,大多數並購交易最後都沒成功。一種情況是交易雙方中途變卦。另一種情況是,即使交易成功,後來雙方業務整合更不容易,最後並購失敗。”

  卡林納認為,中國在這兩方面都不具優勢。首先是西方對中國企業與政府的密切關係和戰略意圖感到不安。到海外進行並購活動的大多是中國大型國企,它們的官方背景很容易引起西方國家的警覺。卡林納説,政治因素是中鋁這次失敗的一個重要因素。“澳大利亞人對中國控制自己的資源當然感到擔憂。澳大利亞是大宗商品出口國。中國是大客戶,澳不希望客戶不高興,也不希望客戶控制它的經濟命脈。”

  中鋁在力拓交易上的失敗實際上是中海油收購美國優尼科公司交易流産的一次重演。在那次交易中,美國國會擔心中國國有企業進入美國能源這個敏感領域而出面阻止。澳總理陸克文雖然在力拓宣佈退出交易後表示政府沒插手,但觀察人士中幾乎沒有人否認政治因素發揮了重要作用。

  至於並購後的整合能力,中國企業面臨更多問題。卡林納説:“中國公司面臨的挑戰更大,原因是中國企業還處於進軍世界的初級階段,要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非常艱難,會犯許多錯誤。這是一個學習階段,是走向成功必需的一個過程。”並購首先要有財力,許多中國公司具備這一點,但財力不是唯一因素,更重要的是管理能力和人才。卡林納認為,中國公司在這方面明顯欠缺。文化不同和經營環境不同使得整合海外業務格外困難。聯想集團收購IBM電腦業務以來,虧損之大遠遠超出原來估計就是一例。

  美國汽車市場分析師布朗認為,騰中重工收購悍馬的行動很難説是一個深思熟慮的行動。他表示,德國戴姆勒賓士公司花了很多年都沒有做好克萊斯勒的整合工作,騰中公司要整合好悍馬的業務,至少現在看來,可能性很小。

編輯:王曉燕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