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衛報:尋找愛情 自由並非答案-中國婚姻觀念的變遷 

時間:2009-05-22 15:03   來源:中國網

  英國《衛報》5月20日文章:尋找愛情:自由並不是答案

  愛從來都不容易,對於趙昆明(音)來説更是如此。這位軍官三次申請結婚,三次得到的回答都是:不行。“我的工作是研製導彈和火箭,需要嚴格保密。所以介紹給我的每個人都要經過嚴格審查,”這位73歲的老人説道。“如果她們與舊社會的地主或官僚有關係,我就不能跟她們往來。有幾個關係發展得不錯的,但是黨不許我們繼續下去了。”

  最終,領導批准他與位年輕的女兵謝玉琴(音)結婚。40年過去了,兩位老人對他們的婚姻“非常滿意”,並且二人仍舊是忠誠的共産黨員。退休後,他們找到了另一種方式為人民服務——給人介紹對象。

  你可能認為趙昆明會羨慕年輕的一代,因為他們可以自由地做出選擇。但到趙昆明這兒來的8000個單身漢或大齡女——從工廠工人到公司老闆——卻告訴你,個人自由並不能保證幸福。中國過去幾十年的巨大社會變革讓許多人獲得自由,但又感到因惑。

  每個周未,趙昆明和他的妻子都會離開他們簡樸的公寓,拎著裝滿紙張的沉重紙袋,乘公交車穿過城市來到鬱鬱蔥蔥的筆架山公園。他們在樹叢中將帶來的紙張像晾衣服一樣挂成一排:紙上寫著徵婚者的姓名、年齡、身高、體重、文化程度、籍貫、工作情況和婚姻狀況等簡單資訊。

  正在與趙昆明交談的謝畢紅(音)帶著燦爛的微笑,但出有幾分緊張。這位纖秀的幼兒園老師幾個月來經常光顧這裡。“我當然希望找到自己的愛人,但是更主要的是交幾個朋友,讓我不那麼孤單。我認識的人太少了,很難交流。”她坦誠地説道。

  她還年輕,只有32歲,穿著一塵不染的乳白色外套,戴著黑天鵝絨頭飾。“好喜歡跳舞、唱歌、非常熱心,”趙昆明熱情地説道,但覺得她下一次婚姻留下的孩子可能會讓很多男士卻步。

  中國的離婚率已經從1978年的4.8%上升到目前的超過21%。現在,人們可以擺脫不幸的婚姻,但同時也有逃避責任的。“許多人很快就放棄了婚姻,太輕率了。而男性通常比女性更容易放棄。”趙昆明補充道。

  還有其他新的壓力出現。農村人口向城市工廠的流動已經讓家庭生活面目全非了。夫妻雙方的居住地可能相距千里,但承受壓力的不僅僅是婚姻——在農村,由祖先母照顧的孩童一年中最多只能風父母一面、老人很難從子女那裏獲得經濟上的支援。

  社區不斷弱化,羞恥感不斷削減,以及同情心和豐互間的支援與幫助越來越少。中國的精神疾病發病率正在不斷上升。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精神疾病在中國的發病率已經超過心臟病和癌症,成為中國醫療體系最大的負擔。

  “過去,人們與鄰居和朋友交流的機會很多,在自己的社交圈子裏八卦或抱怨是很好的減壓方式,”北京大學心理學教授王磊(音)説道。“而現在人們越來越重視穩私,居住在相互獨立的公寓裏,極少有機會與自己的鄰居交談並互相幫助,解決問題。”

  隨著中國社會的不斷分化,對共同信念和體驗的渴求卻在不斷增長。宗教在中國出現了發展的勢頭,孔子的儒家思想也在復興。人們正在建立自發的、非正式的組織,從老年人協會到環保團體。這些都反映了一個現實,即獨立出去的個體,現在自發地希望重新融入到集體當中。

  到目前為止,趙昆明和他的妻子已經成功撮合了1000名徵婚者。也許其中很多人把目光放在金錢和社會地位上,但仍然有人是在尋找友情,或者是可以共同照顧對方的伴侶。很快,張怡(音)可能就不再來參加趙昆明的聚會了——他已經計劃要結婚了。“我還沒有決定跟誰結婚,但是已經有一兩個比較理想的對象了,”他説道。他很認同“中國傳統式”的婚姻,看重雙方之間的感情。“今年我就40了,該解決個人問題了。”“雖然自己生活很自在,但是我更希望體驗家庭的溫暖。”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臺灣新聞 兩岸新聞

編輯:王曉燕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