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中央日報》4月15日文章,原題:欲重現“開元通寶”榮耀的中國
中國的貨幣單元是“元”,其根源可追溯到唐朝的全盛時期“開元盛世”。當時,唐朝發行了中間有方孔的圓形銅錢“開元通寶”,後來人們又把這種銅錢的名字改變順序讀作“開通元寶”。明清時代的貨幣也叫做“元寶”。中國朝代年號中的“元”字被賦予了貨幣概念。清朝末期的貨幣——銀元的單位也是“元”,現在的人民幣也沿用了這一單位。
自從中國挑戰美元霸權開始,具有上述歷史背景的人民幣就令金融界緊張不已。雙方之間的“貨幣戰爭”從表面上看好像進入了平穩狀態,但專家指出,中國的人民幣國際化事業正要起步。從其過程來看,不禁讓人聯想到從特定城市(點)到沿海城市(線),進而擴大到中國全體(面)的改革開放路線。
第一個點是香港。上周,中國在上海、廣州、東莞等城市進行了跨境貿易人民幣試點結算,同時第一筆業務已經鎖定香港。與香港企業進行結算時可以用人民幣信用證(L/C)代替美元信用證。
中方表示,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不久將擴大到東南亞華僑企業。正如香港和華僑資本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打開了改革開放的大門一樣,這次他們也站在了金融改革的最前沿。接下來將輪到中國周邊的亞洲國家。4月13日,在韓國釜山參加“東北亞名人會”的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樊綱發起了“韓中日三國應根據貿易規模,在外匯儲備中保持一定比例的對方國家的貨幣”的提議,這也證明了這一點。
人民幣的勢力範圍正漸漸擴大。在過去5個多月期間,中國與韓國、馬來西亞等8個國家簽訂了貨幣互換協定,規模達6500億元。當然,條件是提供人民幣而不是美元。周邊國家正紛紛聚集在“人民幣之傘”下。
中國也有人主張“應當循序漸進”。考慮到現在中國的金融環境,人民幣的國際化還十分遙遠。然而實物的力量延伸至金融也是理所當然。世界第三經濟大國——中國選擇了人民幣國際化的道路,併為此踏出了金融改革的第一步。或許現在的中國正懷著重現1300多年前具備世界最強競爭力的“開元盛世”的夢想。當時東亞的國際貨幣是“開元通寶”,該貨幣具有強大的影響力,甚至沿著絲綢之路傳到了歐洲。
韓國經濟從過去30年中國的改革開放政策中獲得了相當程度的增長動力。現在中國為了推動人民幣國際化而進行的金融領域的改革開放既是新一輪挑戰,也是一次機遇。我們應該關注人民幣國際化動向的原因也在於此。 (作者韓友德)